1999年,《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震撼了所有人的心靈。影片不僅表達了一個年僅13歲的老師最純潔的職責和關愛,農村的教育問題更是成爲了當時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大山封鎖着農村的道路,封閉了農村守舊的思想,可卻封閉不了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然而在中國有很多偏遠地區的適齡兒童因爲“上學遠、上學難”導致上不了學。
在廣西,有一個名爲浩坤村的地方,這是一個典型由上學難到上學易的例子,是一名85後的年輕書記劉棟明改變了這一切。這位劉書記爲了這裏的教育問題,不斷的奔波於各個鄉鎮,走訪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在不停做家長思想工作的同時還不斷向外界申請助學資金。劉書記知道,改變這裏的唯一方法就是要依靠教育的力量,才能改變這裏的貧窮問題。然而自然條件的侷限,家長思想上的禁錮,使得劉書記的想法很難實施。可是堅韌不拔的劉書記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讓這裏變了樣子,他不斷地走訪各個家庭,對家長進行思想開導,使得所有的適齡兒童都走進了校園,開始接受義務教育。
元氣森林被劉書記的事蹟深深感動,劉書記在思想上感化了當地村民,可是當地的硬件設施有限,即使孩子們都享受到了義務教育,還是有很多設施並不完善。元氣森林則用實際行動爲當地的孩子們修建了新的學校,新的操場,還爲孩子們提供了可以與外界互通的多媒體教室。讓浩坤村的孩子們不僅能在乾淨整潔的教室裏學習,還能在寬敞的操場上快樂奔跑,元氣森林讓這些孩子們可以和所有的孩子們一樣,能夠與外界相連,與世界相連,爲浩坤村的每一個孩子都插上了夢的翅膀。
農村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元氣森林也將不斷助力於公益助學,致力於讓更多大山裏的孩子能更享受到與外界同等的學習機會,讓每一個大山裏的孩子都能放眼世界,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