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懷寧:一手抓防疫一手促發展,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3月中旬,安徽懷寧縣三橋鎮金閘村優農園草莓園裏,工人陳節根正在大棚內清理雜草,等待着遊客前來採摘。“現在草莓採摘的遊客多,但我們也做好防控,每個棚最多隻放5個人,我們有42個大棚,一次最多也能容納200多人。”優農園草莓園負責人董運根介紹。

而在一個月前,因爲疫情防控要求,道路封鎖,沒有遊客來,大棚掛滿紅彤彤的草莓。

優農園草莓園是金閘村扶貧產業“四帶一自”項目,40戶貧困戶以土地和資金方式入股,除享受年底分紅之外,還有務工收入,村集體也享有每年不低於5萬元的收益。往年,春節前後都是採摘旺季,主打線下游客採摘的草莓園今年遇冷。

沒有遊客來,草莓怎麼銷?董運根把目光盯到“線上”。正月初五開始,董運根就在朋友圈裏發佈信息銷售草莓,把銷售主戰場從“線下”搬到“線上”。

“以前以線下采摘銷售爲主,今年情況特殊,只能開闢線上渠道。”董運根告訴記者,由於疫情防控期間封閉管理,很多人通過微信訂購我們的草莓,我們送貨到小區門口,通知顧客取貨。從正月初五到道路解封,平均每天都能通過線上銷售100多斤。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通過線上平臺,爲貧困戶、貧困村“帶貨”的鄉村在安徽懷寧不止一個,江鎮鎮新合村的特色產業爲黑木耳,規模18萬棒,年可產黑木耳18000斤。春節之後的20多天裏,由於疫情防控需要,交通受限,600斤黑木耳堆在基地,運不出去。新合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馮書發急得打轉。2月24日,交通解封,馮書發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村電商服務站,通過線上平臺對外發貨。

“交通恢復後,26日我們就往江蘇寄出了第一批貨,隨後又發了四單,價值共7000多元,如今,滯銷情況已解決。”馮書發說。

懷寧縣扶貧辦主任吳良標告訴記者,近期因受疫情影響,一些貧困戶生產的扶貧產品無法售賣,爲此,安徽省懷寧縣充分利用“互聯網+”,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發揮電商平臺作用,幫助貧困戶通過網絡銷售農產品。“疫情防控期間,我們主動對接各類電商平臺,加大扶貧產品網上宣傳推廣力度,鼓勵各類電商經營主體通過網絡、直播等形式售賣扶貧產品,截至2月底,全縣電商平臺共幫助銷售扶貧產品27餘萬元,有效緩解了當前扶貧產品“賣難”的問題。”

據悉,近年來,懷寧縣加大政策性扶持和引導,2019年10月,安徽九個挑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入駐懷寧,承接懷寧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150餘個鄉村電商網點已完成升級建設,並已開通九個挑夫互見電商微平臺。爲了讓懷寧農產品走的更好更遠,2020年1月“徽味懷寧”區域公共品牌正式發佈。同時,懷寧還以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爲重點,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發揮“龍頭”作用,帶動合作社、貧困戶開展訂單式農業、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進一步完善企業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供銷雙方的雙贏。

截至2月底,懷寧縣各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同貧困戶簽訂意向協議達363萬餘元。不僅讓扶貧企業緩解壓力放心的產,也使得貧困戶消除顧慮放心的供,突破貧困戶自行銷售瓶頸,有力的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促進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