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進了新房,還找到了工作,生活越來越好!”3月31日一大早,婁底新化縣槎溪鎮朝陽安置點的保潔員楊豔玉,把小區的衛生打掃得乾乾淨淨。談起扶貧公益崗位給家裏帶來的變化,楊豔玉滿臉笑容。
今年36歲的楊豔玉是新化槎溪鎮木瓜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家中小孩需要照顧,無法外出務工。2018年2月,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楊豔玉一家搬入了新建的朝陽安置點,她還申請到了扶貧公益性崗位,成爲了一名保潔員,每月工資800元。在新化,像楊豔玉一樣通過扶貧公益崗位就業,逐步走上脫貧路的村民有3000多人。
近年來,新化縣積極創新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模式,按照“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形成了發展扶貧車間吸納、支持返鄉創業帶動、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的促進貧困勞動力增收的4條渠道。
“新化今年將投入1000萬元開發扶貧公益崗位,共計開發3426個。”新化縣人社局副局長彭輝介紹,扶貧公益崗位主要包括山林防護、道路維修、河道協管(清理)、水庫看護、人社協理、治安協管、保潔保綠、孤寡老人看護等類型,崗位人均年報酬8000元。
據介紹,新化是一個人口大縣,全縣人口約150萬,根據省勞務協作脫貧平臺數據,2019年新化實有貧困人口180042人,貧困勞動力70750人,其中就業總人數45962人。爲促進貧困人口就業增收,今年3月份新化縣出臺了《關於開發扶貧公益崗位促進貧困勞動人口就業增收的實施方案》,通過規範崗位管理、推行就地就近安置、簽訂勞務協議、建立退出機制等措施,促進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助推精準脫貧攻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