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民生獎學金“雲頒獎” 第二屆已全面啓動

2020年4月12日,北京民生中國書法基金會主辦了一場別出心裁、充滿致敬與溫馨的“中華傳統文化獎學金”頒獎儀式。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華傳統文化獎學金頒獎儀式轉至線上,首次啓用“雲頒獎”的形式。當天,近100名評審專家、獲獎同學齊聚線上頒獎直播間,總共向國內外17所大學頒發 “葉嘉瑩民生獎學金”、“沈鵬民生獎學金”、“樓宇烈民生獎學金”,獲獎同學共計45名,並邀請獲獎同學連線,發表溫情獲獎感言。

頒獎儀式開始前,主辦方播放了葉嘉瑩、沈鵬、樓宇烈三位先生的對學生們的致辭寄語。葉嘉瑩先生在致辭中表示學會吟誦,才能對古詩有更深地體會。她希望獲獎的同學能夠潛心體會,學會中國詩歌的吟誦,這樣將來不僅能夠傳承中華文化,而且也可以讓自己成爲詩人。

沈鵬先生在致辭中表示由技到藝、再進於道,我們從事書法的長遠目的,還是要進於道。如果大家能有這樣一種比較遠大的目標,比較高一點的理想,對於大家今後的創作、修爲是有益處的。

樓宇烈先生在致辭中表示同學們要時刻感恩,用自己的努力去回報社會,要有所擔當,要謹記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上求菩提、下化衆生”。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不斷提升智慧、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爲大衆服務。

北京民生中國書法公益基金會祕書長肖麗女士致歡迎詞,她對蒞臨本屆頒獎大會的王博校長和評審委員會委員,以及民生書法公益基金的專家學者們,致以真誠的感謝。對支持此項目的社會各界、新聞媒體致謝,向捐助機構中國民生銀行、中國民生租賃公司以及史玉柱、盧志強、張秀根、李兆會等社會捐資人致以敬意和感謝。同時,對諸位獲獎同學表示真誠的祝賀。她希望同學們向沈鵬先生學習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向樓宇先生學習自律,從每一天做起;向葉嘉瑩先生一樣愛我們的國家。

肖麗還表示今天以“雲頒獎”的形式頒發此項獎學金,是一種新的體驗。雲,聚散無形,極富詩意和哲理。雲聚,幻化無形,是詩人、藝術家靈感的觸點;雲散,還原虛空本體,是詩人、藝術家感悲的詠歎。雲與虛空,無離無合。“雲在青山水在瓶”,明清了然,道就在那裏。希望大家記住雲的特點,辯證地體會與感受世界。

王博先生在致辭中表示思想決定文化的高度,也決定生命的境界。獎學金以三位德高望重的學者之名來設立,給年輕人、給整個社會樹立了一個榜樣。並以“闡舊邦以輔新命,繼往聖而開新學”對聯,送給年輕的同學們。

沈立巖先生在致辭中表示中華詩詞與優秀傳統文化,在凝聚中華民族人心、溝通中國與世界人民思想感情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飲水思源、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希望獲獎的青年學子,能夠深刻體會獎學金所寄託的殷切期望,以葉嘉瑩先生爲人生楷模,在傳承中華古典詩詞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取得豐碩的成果。

鄭曉華先生在致辭中表示時代轉型中,古老的書法藝術正在煥發出新的活力。他祝願大家以沈鵬先生爲榜樣,再接再厲,不負韶華,只爭朝夕,創造書法藝術的美好未來,勇攀藝術高峯。

李四龍先生在致辭中表示學習哲學,最重要的是從經典裏獲得養份,去理解世界、社會,多一點自知之明。他希望大家能在樓先生那裏感受到寧靜、淡泊的學術精神,在變動無常的世界裏,這纔是永恆的力量。

隨後,孫永忠、張德建先生分別頒發葉嘉瑩民生獎學金特等獎、優秀獎;趙力先生、駱芃芃女士分別頒發沈鵬民生獎學金特等獎、優秀獎;孫永忠、張德建先生分別頒發葉嘉瑩民生獎學金特等獎、優秀獎;林暉、李良鬆先生分別頒發樓宇烈民生獎學金特等獎、優秀獎。

葉嘉瑩民生獎學金獲獎同學代表韋胤宗(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沈鵬民生獎學金獲獎同學代表陳泰鎖(中央美術學院)、樓宇烈民生獎學金獲獎同學代表李佳軒(北京大學)先後致獲獎感言,表達將以三位先生的人生與學術思想爲典範,在新時代,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中華人文精神。

在頒獎儀式最後,肖麗宣佈第二屆中華傳統文化民生獎學金啓動。

據悉,出席頒獎儀式的嘉賓有:王博(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沈立巖(南開大學文學院院長)、鄭曉華(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李四龍(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孫永忠(臺灣輔仁大學教授)、張德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文學研究所所長)、趙力(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駱芃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院長)、張愛國(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李彤(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朱培爾(《中國書法》雜誌主編)、林暉(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李良鬆(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林美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肖麗(北京民生中國書法公益基金會祕書長)。頒獎儀式由民生中國書法公益基金會學術主任衣雪峯主持。

據瞭解,“中華傳統文化民生獎學金”,分爲“葉嘉瑩民生獎學金”、“沈鵬民生獎學金”、“樓宇烈民生獎學金”三部分,由北京民生中國書法公益基金會聯合國內外17所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哈佛大學、臺灣大學、臺灣輔仁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北京語言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於2019年設立。

截止到2019年10月,共有132名同學投稿參與。2019年10月27日,在京舉行評選會議,採用無記名投票方式,經過數輪認真、嚴格、公正地選拔,確定獲獎名單,並向社會公示。

以下爲首屆“中華傳統文化民生獎學金”獲獎名單

葉嘉瑩民生獎學金特等獎(6 名)

崔淼(南開大學)、張晨昕(南開大學)、黎中正(北京師範大學)、胡禕崟(北京師範大學)、殷永承(臺灣輔仁大學)、韋胤宗(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葉嘉瑩民生獎學金優秀獎(9 名)

蔣俊潔(美國哈佛大學)、杜川東(臺灣大學)、邢嘉豪(南開大學)、閆趙玉(南開大學)、劉今金(南開大學)、曾涵(北京師範大學)、歐陽闞宇(北京師範大學)、趙鶴涵(北京師範大學)、劉元傑(北京師範大學)

沈鵬民生獎學金特等獎(6 名)

陳泰鎖(中央美術學院)、李帥文(中國人民大學)、張廣冉(中國人民大學)、

王謙(中國藝術研究院)、黃楊(中國美術學院)、朱沈彧(南京藝術學院)

沈鵬民生獎學金優秀獎(9 名)

池子銘(中國人民大學)、傅振餘(中國藝術研究院)、劉美汝(中國藝術研究院)、楊任偉(中國藝術研究院)、楊可涵(中國美術學院)、陶洋(中國美術學院)、孫熠琮(中國美術學院)、陳天鏡(南京藝術學院)、李敏(南京藝術學院)

樓宇烈民生獎學金特等獎(6 名)

胡雨章(北京大學)、劉子琪(北京大學)、楊家剛(中國人民大學)、阮凱(復旦大學)、韓書安(浙江大學)、王德辰(北京中醫藥大學)

樓宇烈民生獎學金優秀獎(9 名)

王子劍(北京大學)、李佳軒(北京大學)、汪康(北京大學)、王維昊(北京大學)、胡靜(中國人民大學)、馬斌(中國人民大學)、盧雨楠(復旦大學)、黃子洵(復旦大學)、李彬(復旦大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