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舉措常態化要求,配合教育部門築牢校園疫情防控安全網,切實保障師生生命健康安全和教育教學質量,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簡稱:中華兒慈會)聯合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共同成立了“中小學生態校園工作委員會”,並針對此次組織發起“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公益項目,特邀鍾南山院士出任“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總顧問”,爲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給予指導和幫助。
2020年4月22日,正值“世界地球日”,開學有愛·防疫無“礙”——“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公益項目在京正式啓動,同時北京市第十五中南口學校成爲該行動的首個試點校園。
本次活動由中華兒慈會、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中小學生態校園行動工作委員會)、中華兒慈會青少年生態環境教育專項基金聯合主辦,由廣東省室內環境衛生行業協會、中國城鄉建設產業創新聯盟、中華兒慈會生態環保部聯合承辦。
出席本次公益行動啓動儀式的領導與嘉賓有: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理事長王林,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原北京市教委主任線連平,中小學生態校園防控行動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劉子玉,韓玥,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小學生態校園行動顧問李稚田,博士生導師、原國民核生化災害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史喜成,北京市昌平區疾控中心副主任盧丹,北京市昌平區教育工會主席王長軍,北京市第十五中學南口學校校長鄭克瑜等,本次活動還邀請了醫療環境衛生行業領域的專家顧問團成員、愛心企業以及公益媒體同仁。
活動伊始,北京市昌平區教育工會主席王長軍首先致辭,分享了在當前情形下,國家教育部有哪些政策與指示精神,以及現階段校園防疫工作整體趨勢。他表示,“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的啓動,讓校園有了更大的安全性,同時以此爲契機,向全社會展現了保安全、保開學的理念與姿態,增加了復課的信心。
隨後,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原北京市教委主任線連平發表致辭。他表示,今天活動的舉辦,讓緊張了三個月的心情得到了緩解,“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的實施是爲了迎接復課的全面到來,也體現了國家、社會對於學生的關愛之心。通過國家級專業人士的領航,有愛心企業的支持,校園疫情防控工作將取得理想效果。
線連平主任提出,常態化的校園疫情防控工作也有相應的規律,應當遵循並執行教育部委發佈的防控指南,相關企業發揮科研優勢、嚴把質量關,學校執行時應給予柔性空間,靈活應用,體現人文關懷。“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離不開全社會的關注與支持。
作爲本次行動的發起方之一,中華兒慈會理事長王林發表致辭。他表示,作爲有責任的社會組織,中華兒慈會在面對疫情時第一時間就開展了多項抗疫工作,爲了保障本次行動的順利推進,還專門成立了生態環保部,從立項到保障、監督成立一套體系,保證全程公開透明。
王林理事長對“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公益項目格外重視,他說,這次行動得到了國家頂級專家的支持,也得到了衆多愛心企業的助力,行動執行所選取的物資全部都是根據防疫一級預案大綱選定,可以說,爲了保障學生的復課,專家、企業、學校都付出了極大的努力,真正做到校園安全。
他引用《孟子·滕文公上》中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一語,表達了在疫情期間更需要全社會的關注與努力,去度過共同的難關,讓學生復課能有一個安全的環境。
隨後,王林理事長爲親臨本次活動現場的“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專家組成員代表——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原北京市教委主任線連平、應急管理部應急組專家韓玥、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小學生態校園行動顧問李稚田頒發顧問證書。
作爲“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的總顧問,鍾南山院士因爲工作原因無法親自到場,但他特意爲本次行動寫了致辭,在活動現場,由中小學生態校園防控行動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劉子玉代爲宣讀。
北京市第十五中學南口學校作爲本次行動的首家示範校園,在得知鍾南山院士的關心與關注後,全校師生都表達了對鍾南山院士的崇高敬意。高三年級的王瑩然同學作爲學生代表,宣讀了給鍾院士的致敬信。
在致敬信中,寫滿了學子的拳拳之心,以及對於鍾院士、愛心企業和社會各界的感謝,感激所有人的付出,讓他們擁有一個更加安全的校園和安心的學習環境。對於即將迎接高考的他們來說,希望未來能夠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不負這關鍵時期的大愛無疆。
本次行動得到了環境衛生及公共應急領域的專家支持,成立了“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的專家智庫,作爲專家代表,博士生導師、原國民核生化災害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史喜成發表致辭,講述了面對即將來臨的復課,校園的防疫工作應該如何開展。
他提到,要防控疫情,首先要懂得病毒傳播途徑,在此基礎上,疫情的防控主要要做到:甄別、隔離、封控、防護與消殺、救治。具體措施上,每日測溫尤其是教職員工的核酸檢測是必要的,通過消毒來保障學習、用餐和生活環境安全,同時也要通過戴口罩、多通風等防護措施來保障校園的安全健康。
“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能夠順利啓動,離不開衆多愛心企業的支持。在本次行動啓動之初,就收到十八家愛心企業捐贈的防疫物資,涵蓋消毒消殺用品、智能測溫設備、空氣淨化設備、志願勞務等領域,總價值388.6萬餘元。
活動現場,北京市第十五中學校長鄭克瑜和中華兒慈會青少年生態環境教育專項基金主任李鋼共同上臺,接受愛心企業捐贈,並與這些愛心企業合影留念。
“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如何實施,在活動現場,中小學生態校園防控行動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劉子玉做了《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實施報告》。報告內容中主要涵蓋線上普及教育、專家講座、科普讀物編撰、校園防疫消殺、愛心物資捐贈、生態校園系統建立及推廣、媒體宣傳七大板塊。通過一系列措施的推行實施,真正建立生態校園安全體系,讓校園防疫工作實現系統化和常態化。
北京市第十五中學南口學校校長鄭克瑜的致辭中,表達了成爲“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的首個試點校園之後,全校師生對於做好校園防疫工作示範的決心,同時感謝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的捐贈,爲復課工作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活動最後,中華兒慈會理事長王林,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原北京市教委主任線連平,中小學生態校園防控行動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劉子玉共同上臺,爲北京市第十五中學南口學校正式授予“‘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公益項目示範校園”標牌,這也標誌着“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正式啓動。
參與活動的人員合影後,劉子玉主任和鄭克瑜校長帶領參與活動的專家、企業代表等一起遊覽校園,展示學校在收到捐贈的防疫物資後所做的部署。
作爲示範校園,北京市第十五中學南口學校對於復課前期準備以及復課後的學習、生活各個方面做了充分的考慮和安排。愛心企業捐贈的測溫儀及消毒設備,被安裝在校門、餐廳、教室等各個區域,溫度檢測、日常清潔、用餐安排也做了積極全面的調整,形成了詳盡完善的制度。
在校園內,隨處可見校園疫情防控的宣傳內容,甚至於學生活動軌跡也被精細安排,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聚集。可以說,北京市第十五中學南口學校做好了復課前的所有準備,在未來,通過日常教學期間防控工作的開展,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也將擁有一套實際可執行的系統標準。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出臺一系列舉措,提出“將校園衛生安全長期化、制度化、流程化、規範化。繼續保持高度警惕,堅決防止麻痹厭戰鬆勁思想和僥倖心理,務必築牢校園疫情防控安全網。”
開學有愛·防疫無“礙”——“生態校園疫情防控行動”公益項目的正式啓動,標誌着在未來將以“長期化、制度化、流程化、規範化”爲目標導向,規範各中小學校的疫情防控要求,保障校園衛生設備、校園防控物資,壓實防控責任、落實防控措施,切實做到精準精細防控。
同時,發揮生態文明校園傳播平臺的優勢,發動全國各大媒體、教育行業媒體,以及相關教育機構等資源,提高校園衛生安全及防控意識。
中華兒慈會生態環保部同期上線“守護未來綠色工程”專項,這也是面向全社會的一次呼籲,藉助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的公益力量,爲校園疫情防控工作建立一套長期有效可推廣的系統,惠及偏遠貧困地區校園的孩子們,讓他們也能擁有一間“綠色生態教室”。
復課臨近,健康爲先,這也是爲何各省市在面對何時復課、如何復課等問題時的一再謹慎,校園防疫工作的開展、“綠色生態教室”的建立以及校園疫情防控行動體系的建立,體現的是對於未來的無限關注。
疫情是災難,也是機遇,讓我們更重視健康,重視生態環境維護,我們生存的家不只是一處房屋、還有校園、城市,以及這顆藍色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