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通鄭浩導演電話採訪的時候,他當晚將執導他的第六部抗疫音樂電視:由全總文工團羣星演唱的《讓愛灑滿人間》。算上這部,從1月底到現在,鄭浩已經執導了6部抗疫題材公益音樂電視,還爲14歲中學生裘小藝原創的歌曲《我們值得更好》做了藝術指導。

熱情爽朗的鄭浩說,他這一波抗疫作品的發端是今年大年初二中國文聯、中國視協等單位發起,成龍、黃曉明、佟麗婭等羣星演唱的《堅信愛會贏》。爲了支持公益事業,鄭浩不計代價就答應下來,自己親自掌鏡,和攝影師一起帶了四五個人的小團隊就冒險去拍攝。第二部是正月初十前後拍攝的《心在一起》,由蔡國慶和伊麗媛男女聲對唱,表達了對武漢人民的支持。還有在央視新聞頻道播出的《最樸素的那朵花》,沒有出鏡的音樂製作人程池自彈自唱,畫面用新聞視頻和圖片來製作,歌頌了白衣天使樸素的美麗。接下來還執導了陳虹穎演唱的《白衣戰士》等。最近執導的音樂電視《在一起》,由中國、意大利共24位歌唱家隔空演唱,把《茉莉花》和《今夜無人入眠》融爲一體,表達了兩國人民攜手抗疫、同舟共濟的決心,也使鄭浩的抗疫作品達到了一個高潮。

鄭浩從業30年,拍過大量影像作品,合作過衆多歌手。他認爲,抗疫期間音樂電視大量涌現,和這種藝術形式本身的特點有關。音樂電視就是長度三五分鐘的小視頻,適合新媒體傳播,而且音樂電視可以做成類似電影的大製作,也可以由幾個人拍攝成技術門檻不高、貼近百姓的作品。疫情發生後,影視劇組停工,不能進行前期外拍,然而,音樂電視卻可以用手機拍攝的畫面或者新聞素材,進行二度創作,迅速地用文藝的方式實現新聞性的訴求。“音樂電視的多面性、靈活性、接地氣以及合理的性價比,讓大家這次不約而同地選擇這種快捷的藝術方式來傳情達意。這也是音樂電視的魅力所在。”這是鄭導對音樂電視的理解。

疫情期間拍攝製作音樂電視,比平時困難很多。鄭浩說,疫情防控使拍攝面臨很多條件限制,時間緊,任務重。比如拍《堅信愛會贏》時,沒有導演助理、攝影助理,沒有服裝、化妝、道具工作人員,燈光師布好光也要到外面等候。每個演員連錄歌帶錄像,只有半小時,鄭浩和一位攝影師各掌一臺機器,不能出錯,還要高質量完成。副歌段落有合唱,演員卻不能在一起唱,鄭浩就用分畫面的方式,“每個人單獨拍,最後合成在一個畫面,形成了合唱排山倒海的氣勢。”他說。

音樂製作也有難度。比如錄製《在一起》時,不但不能集合樂隊錄音樂,而且意大利歌唱家是各自用手機在家裏或者陽臺上錄製音頻、視頻,中國歌唱家是用電影攝影機在中央歌劇院排練場拍的視頻、在一個空房間錄的音頻,兩國歌唱家用的音樂也不是同一個版本,後期的電腦合成工作量特別大,用鄭浩的話說,好比“各家做的菜送到你這裏,必須做成一盤大菜給大家吃”。爲了把每句歌詞和衆多歌唱家的演唱融合在一起,鄭浩和他的團隊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鄭浩由衷地感謝互聯網爲音樂電視製作帶來的便利,“互聯網讓我們不僅完成了作品創作,還讓藝術家實現了隔空對唱,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

疫情期間的導演工作,給鄭浩很大啓發。他說,以往很多作品追求高大上,用光、化妝、服裝等都特別講究,但是這段時間他發現,觀衆需要的不僅是高大上,更需要接地氣,也希望文藝作品對現實話題快速反應。另外,觀衆的眼光現在變得更高,具有了超越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國際視野。近來,鄭浩也觀摩了很多國外的音樂電視,有的技法簡單,但有創意、有設計感,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鄭浩表示,“我們的作品有時顯得僵硬,很難出新。今後要多做實實在在、真正發自心靈的東西。”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