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擁有近400萬粉絲的Up主“徐大sao”近日就熱議的“詐捐門”現身迴應,宣佈暫時停更,何時復更不詳。
“詐捐門”起源於2月7日李文亮醫生去世,全網悼念,因李醫生生前曾在微博表示喜歡吃徐大sao家的雞腿,徐大sao表示,“李醫生,永遠欠你一頓炸雞腿”,並於當晚在B站發佈了題爲《做好防護,走出家門,大sao爲遠方的朋友做了一頓特殊的炸雞腿》的視頻。他表示,視頻的所有收益,都會捐給那位朋友的家人。
然而,視頻上線後的第二天,李醫生家人出面表示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個人捐贈。之後,徐大sao未及時公佈進展,引發網民質疑。3月6日,他曬出了視頻的創作激勵、打賞錢等共計12萬元並表示全部捐出,但其中顯示,創作激勵僅4000多元,成爲引燃輿情的導火索。比如有人說,1000萬播放量的視頻,怎麼激勵收益才4000多元,肯定是昧着良心把錢黑了;還有人說,2月7日做的視頻,怎麼到了3月6日才公佈收益,如果我們不監督是不是就想混過去?有人直指徐大sao詐捐,更有評論追溯到這期視頻的創作本身就是“蹭熱度”。B站、虎撲等平臺上針對徐大sao的批評聲鋪天蓋地,一時間他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4月17日,徐大sao在B站發視頻澄清收益部分的數據。視頻裏,他通過錄手機的方式,展示出他這條視頻的創作激勵確實只有4000多元,並表示,雖然李文亮的妻子不接受捐款,但依然還是把這筆錢捐給了一個援助湖北的公益項目。在這條視頻的下面,B站官方迴應稱,通過查詢後臺數據的方式,其在視頻中展示的B站收益部分均爲真實數據。
然而,事實性的證明並沒有平息輿論。事件剛開始時,部分人提出合理質疑,認爲徐大sao的收益過少,與同行相比存在詐捐的可能。但是在作者本人作出解釋後,依然有人抨擊煽動,部分網民對徐大sao的質疑猜測,漸漸轉變爲鄙夷謾罵,並迅速演變成爲一場網絡暴力:有對視頻質量的否定,對其身份的質疑,甚至還有對他家人的人身攻擊。在部分網民的推波助瀾之下,徐大sao成爲衆矢之的,“罵大sao”演變成一場畸形的輿論狂歡。“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徐大sao對此表達自己的聲音。
微信公衆號“知著網”在分析該事件中的網民心理時表示,疫情期間的敏感話題中,捐款絕對能占上一席之地,人們在疑雲濃重的前提下,停駐腳步頗費心思“摳”捐款的細節,其出發點可能並不在於捐款人是誰,而是“這筆錢有沒有真正到達需要的地方”。合理的追問和質疑並沒有邏輯上的錯誤,令人厭惡和倦怠的是老生常談的網絡暴力。
一個公益事件最終發展爲一場網絡暴力,令人倍感唏噓。應該講,網絡噴子在其中扮演了攪動輿論的主要角色。微信公衆號“紅辣椒評論”認爲,網絡噴子之所以如此氾濫,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網絡暴力基本是零成本行爲,每個人都可以躲在“網絡上的吃瓜羣衆”面具後面,無需爲自己的言論負責,當下也沒有行之有效的手段對其進行限制和處罰。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在《烏合之衆》一書中表示,個人一旦成爲羣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爲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約束的一面。網絡暴力並非孤例,其所造成的影響也並非僅對當事人一人造成傷害,而是荼毒整個網絡環境。每個人都不是旁觀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拒絕成爲參與網絡暴力其中的“烏合之衆”。當然,此事也提醒公衆人物,要想遠離網絡暴力,首先還是要在自身環節做好,該回應迴應,該澄清澄清,避免被別有用心者抓住把柄。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白淨認爲,打擊網絡暴力,是一項綜合立體的工作,不僅要加強立法與司法,更重要的是在源頭上加以干預,除了要求網民自律外,網絡平臺也應強化主體責任,區分用戶的正常意見表達與網絡暴力,用技術手段預防、減少網絡暴力。
(作者: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輿情分析師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