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創建示範區活動——文化小廣場 活動大舞臺

南安市自啓動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工作以來,以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爲切入點,積極開展城鄉文化共建,繁榮農村廣場文化活動,通過搭建“文化小廣場活動大舞臺”的開放式文化爲載體,將政府重大節慶與小型、分散性羣衆文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採取整合資源,因地制宜的方式,逐步推進村村文化小廣場建設,切實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實現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質的突破。

官橋

走進位於官橋鎮金橋社區的文化廣場,頗具韻味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這裏依託原有舊籃球場,經過改造提升,添置了涼亭、文化長廊、健身器材等設施,成爲了居民們閒暇時最容易去也最喜愛去的重要場所。順着鋪有木條紋板材的小道走進公園,滿眼皆是碧草綠樹,再往前走,古色古香的涼亭甚是好看,再往裏走,右邊是可以供村民休息的石條座,左邊是有關移風易俗、黨建知識、共建公共文化示範區知識等相關內容的文化長廊。

梅山

梅山鎮燈光村緊扣打造“清新家園,燈光福地”目標,實施“智慧燈光”項目,將村務公開、黨務公開、村居服務、公共信息發佈、智能家居、智慧健康、文化建設、文化娛樂等內容進行整合,在新農村建設各領域形成全覆蓋無死角的數字化社會服務體系,爲村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便利的現代化、智慧化生活環境。

“光前精神”和僑鄉優勢給梅山鎮奠定了堅實的人文基礎,也給文化注入了強大的力量。古厝變身文化小廣場,村民吸取文化養分有了新去處,成了村民必去的打卡處。古厝四周是一處文化宣傳長廊,掛着“鄰里和睦”“兄弟團結”等宣傳語。據格內村相關負責人介紹,原本這座古厝破舊不堪,村民集資將古厝翻建一新,將古厝改建成家風家訓館。記者看到,家風家訓館分爲圖書角、象棋角、書法角,配備了2000多冊圖書、象棋桌、書法桌等。令人好奇的是,館內還擺放了挨家挨戶收集來的斗笠、蓑衣、椅轎、紡布機、水車等,牆上懸掛格內村的舊照片、二十四孝圖、移風易俗宣傳語等,文化氣息別具一格。

碼頭

碼頭鎮詩南村將村中柏斯大橋、龍霞大橋、港龍大橋等3座橋樑串點成線,建設詩南文化園、詩口古文化活動中心、詩板文化活動中心、鴿下文化廣場等4個文化活動中心,藉助“柏斯集團”品牌,通過打造詩南小學管樂團、建設柏斯音樂大橋、舉辦青少年暑期音樂培訓班以及開展廣場舞表演活動,舉辦詩南音大合唱、詩南水鄉音樂節、文藝匯演音樂活動,加大對文藝骨幹的培養力度,爲村民們免費開設鋼琴、管樂、南音課堂,給鄉村注入和諧文明的新風尚。其中首屆“詩南水鄉音樂節”公益活動,超過2.6萬人在線關注觀看,點贊7000多人,累計收看突破11萬分鍾,讓世人感受到了詩南村的文明鄉風。

美林

美林街道珠淵村整個村級文化廣場的工程建設已完工投入使用,包括廣場、公園等項目,隨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民的文化需求逐步提升,爲此,珠淵村結合實際,盤活原有資源,結合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打造了集休閒、娛樂、健身、文藝演出、文化宣傳等功能爲一體的村級文化廣場,進一步提升了鄉村的“顏值”與“內涵”。

霞美

霞美鎮金山村利用舊校舍、老人協會建設金山老少樂園文化廣場,把“鄉村大舞臺”“大講堂”廣場文化惠民活動作爲加快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有力抓手,村文化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更具多元,創建成效逐漸顯現,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得到滿足,獲得感、幸福感正不斷增強,文化正爲金山人營造出豐厚的精神家園,爲百姓幸福“加碼”。

如今,在南安,能在家門口享受這般文化發展成果的已不僅是官橋、梅山、霞美、碼頭、美林等地居民。據瞭解,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以來,爲切實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南安市鼓勵村(社區)盤活利用現有資源,不新佔耕地林地,既可以在村(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附近建設,也可以依託舊校舍、古厝、健身場、戲臺等現有設施建設,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按規範化標準建設,條件差的地區可以因陋就簡進行建設,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建設約200餘處符合村(社區)實際的文化廣場。同時,還鼓勵每個建制村(社區)至少培養一支熱衷文化活動、富有工作活力、致力於農村公共服務的文化活動隊伍,保證有場地,還需有人、有活動。

據悉,下階段,南安市還將繼續動員各鄉鎮(街道)、村(社區)居委會繼續加大資金投入,結合鄉村振興工作開展,改造提升或新建更多的文化廣場,讓各村(社區)至少有一至二個集文藝演出、電影放映、休閒健身等功能爲一體,能夠滿足羣衆開展文化活動需求的開放式小型文化廣場在村民的家門口陸續興建,打造“文化小廣場活動大舞臺”的鄉風文明文化活動陣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