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公益和商業實現完美融合 互融發展”
第一步:用商業思維建立公益的可持續性
在我多年的工作中,發現公益可持續是個難題,而企業做公益也沒有戰略公益。所以,於2010年籌備成立和衆澤益,意思是大家一起來做公益,希望以專業諮詢加項目設計落地的方式,動員企業與員工一同開展有效的公益行動,真實的幫助受困羣體
以前都是公益做公益,商業做商業,其實,公益可以有助於商業,商業可以推動公益的可持續發展,企業做公益,並不是膚淺的免死金牌,不是一種消極抵禦危機公關的手段,是企業、企業員工、利益相關方、社會組織、困難羣體多方共益的模式,唯有做到企業與社會的深度綁定,才能夠驅動企業長期且持續的投身公益。
這一理念首先獲得衆多500強在華外企的認同
在十年的服務中,有效賦能上千家企業員工,大數據顯示,員工參與企業公益能有效提升員工領導力、團隊協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大幅提升了員工敬業度(也就是員工對於公司的承諾、自豪、忠誠度以及願意推薦公司的程度),而員工敬業度每提升1%,運營利潤提升3800萬-4900萬美元(忠誠的員工往往更加創新並且請假時間較少,週轉率高,減少培訓花費。)。每年固定開展全球志願服務月,以成爲聯想、星巴克等很多全球性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在開展社區志願服務項目上,大數據顯示,網點門店型企業(連鎖咖啡、銀行、地產中介等)通過深度參與周邊社區志願服務,能有效提升周邊居民的品牌美譽度與信賴度,提升到店頻率與滯留時間,進而帶動營業額,實現門店與社區的共益生態。
一些高端品牌也通過開展非遺保護行動,帶動供應鏈、客戶一同開展志願服務,進而推動利益相關方的品牌信任度與規範性,同時,客戶也在參與公益中認同品牌文化,提升成交額。
有別於一般公關營銷活動,和衆澤益所推廣的善因營銷理念,是真正、長期、持續且有效的支持受困羣體與社會組織,這包括長期的田野調研、大量的受助羣體溝通,多年下來於全國建立完善的渠道,確保每個孩子收到的鞋子、衣服是合身的,確保社會組織得到對口的支持,永續發展,企業深度參與社會價值共創,這纔是真正的共益共贏。
在爲大家提供專業公益服務的同時,實現了公益的可持續發展。
奠定專業公益的基礎
公益是專業的工作,和衆澤益的專業保證了服務的品牌,保證了企業的效果。
若要把和衆澤益的專業理念推廣到政府與整個社會,則需要一把能評估、能量化、能總結、能傳遞的標準化工具。
基於這樣的理念,在2015年,籌備成立了和衆澤益志願服務與社會創新研究院,通過專業的理論研究方法,真正賦予公益一把可參照的專業度量衡。
研究院幫助強生、阿斯立康等衆多500強企業撰寫CSR、ESG、公益白皮書等研究報告,幫助企業與基金會評估項目的成效,從而優化項目設計,制定戰略規劃,更加有效的幫助社會組織與受困羣體。
在國家層面參與《全國志願服務培訓教材》以及《志願服務藍皮書》編撰,同時通過社會調研,協助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相關激勵政策的制定,如《成都市志願服務激勵回饋機制建設調研報告》以及《成都市志願服務激勵辦法(草案)》等,並在全國協助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社會組織的創業輔導。
出版《志願服務組織建設與項目管理》、《企業志願服務實用教程》、《企業志願服務培訓教程》等數十本工具書,作爲CSR經理的入門教材。
每年與南方週末、第一財經等媒體共同發表行業報告,期望爲公益領域的專業化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與數據基礎。
賦能整個公益圈
三個維度推動專業的公益供需對接平臺
同時,和衆也在搭建一個公益對接”平臺”,讓企業和公益完美對接。
打造工具對接公益
隨著更多的企業認同王博士理念,帶領員工進行志願服務活動,以及更多的社會組織經由和衆澤益的培訓與孵化後,推動公益的專業化進程又面臨了新的問題,企業數以萬記的志願者服務小時數還在用手帳管理,耗費大量的時間與人力,在志願者的激勵回饋、活躍度、社羣等方面明顯力不從心,所以王博士投入百萬,前前後後推倒三次,2017年打造了針對志願者的輕量化線上管理系統:志多星,讓志願者的管理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讓公益留在美好的行動上。
不同於一般CRM改造的志願者管理系統,志多星基於和衆澤益多年來的企業志願服務經驗,實現線上線下豐富的社羣場景,志願服務的開展模式更加多元,讓企業打造屬於自己的志願服務激勵商城,能更加有效的增加志願者的成就感與活躍度,後臺數據化的統計更加直觀的掌握項目進程,實現訂製化、個性化服務,滿足不同類型企業需求,賦能星巴克等多家500強企業,降低志願者管理成本,更加高效的開展專業公益行動。
同時志多星系統也爲多地政府採用於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信息化建設當中。
整合資源賦能公益
2018年志鯤公益慈善基金會正式成立,藉以實現資源的高效整合,賦能包括志願組織在內的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和企業一起,給社會帶來它所需的足夠的活力,以加強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施,共同構成維護社會運轉的三大支柱。
同時與中國唯一的一個國字頭的中國志願服務基金會聯合發起的中國首支“志願服務發展專項基金” ,用於企業社會責任、志願服務、公益慈善等領域,並希望通過設立一個全國公募的平臺,爲社會公衆和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和社會捐助提供平臺,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讓每一個有能力有意願的人獻出愛心,整合社會資源,彙集社會愛心力量,爲推動中國志願服務發展貢獻力量。
傳授智慧面相未來
2020年一始,全球遭受疫情衝擊,疫情之下,社會組織的困境被成倍的放大,王忠平博士首先發聲,倡導《頒佈扶持此次疫情影響的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的相關政策》,希望社會能重視上萬家社會組織所面臨生存問題,很多社會組織積極投入疫情相關支持工作,但是卻不敢對自己所面臨的生存問題發聲,因爲公衆對於公益認知的誤區需要被正名,而社會組織也需要爲自己正名,種種亂象都需要從根源解決,那就是整個行業需要更多專業的新血液,只有更多有志且專業的人才,看到這個行業的前景,投身於行業之中,公益圈纔有健康且光明的未來,過去十年,王博士通過和衆澤益培育了許多企業、社會組織的人才,但這次,目光更加長遠與確實,集結各行各業的專家於”公益橋”線上平臺,向廣大的社會組織與高效學生分享十多年來的經驗與知識,打造更加專業的中國公益圈。
志願服務是最大的共享經濟
王忠平博士說打造專業的中國志願服務供需對接平臺,實現全國志願服務的互連互通是十年前成立和衆澤益至今不變的願景,在專業化服務的道路上,勇於嘗試,勇於做先行者,每一步的開拓,看似相互獨立,但卻息息相關,每一步的建設,都是堅實的地基,讓和衆澤益爬的更高,看的更遠。
但領先的遠見也預判同時也承擔著尚不理解的社會輿論很大的壓力,王博士認爲,一個專業的公益行業,絕對是中國未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衆澤益在過去十年通過專業化的運作實現可持續的模式,未來希望將這樣的商業管理理念推廣到公益領域的每一個角落,讓中國公益成爲未來年輕人,這是一片充滿價值廣闊的藍海,也是一片需要從根本上扭轉乾坤的紅海,呼籲更多企業與資本助力,一同加速公益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