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仙境出貢米 恆昌北緯35度的扶貧故事

“酉陽有個桃花源,桃源深處是花田”。重慶酉陽位於“物聚精華”的北緯35度,這裏山川秀美。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使當地所產的花田貢米、酉雞酉鴨和茶油等特色農產品(000061,股吧)不僅口感好,更是城市裏廣大消費者青睞的健康食品。

恆昌充分利用酉陽這一地理自然特色和優勢,推出了花田貢米,探索出了一套獨特、創新的精準扶貧模式,將“輸血”變爲“造血”。爲這猶如仙境的桃源深處,帶來了精準扶貧的勃勃生機!

“酉陽深處”有貢米

花田貢米的產地位於平均海拔800米的花田鄉,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水質優良,在綠色的生態環境生長出的稻米,綿軟油糯、粒細體長、形狀似梭、質白如玉、米色透明、醇香回味,品質上佳。

近兩年,該鄉試驗了稻鴨共作、品種間作等新的栽植及管理方式,不允許用化學肥料,更不允許施農藥。去年,花田貢米獲得了有機認證,爲稻米進超市打下了堅實基礎,成爲當地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恆昌在酉陽精準扶貧的過程中,以花田貢米的兩大優勢: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文化積澱推出了獨特的綠色有機大米產品。

以對酉陽進行精準扶貧爲契機,組建了集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實施“高校+團隊+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全力打造有機貢米。目前已協助當地企業成功獲得了“花田貢米”的註冊商標、國家地理標誌性商標和有機產品認證。同時,恆昌將花田貢米安全地送到北上廣深家庭餐桌,打造了產業扶貧的新模式。

精準扶貧爲“桃花源”插上翅膀

精準扶貧若想立竿見影,不僅要付出超常的努力,更需要有宏觀、具有指導意義的戰略思路。在恆昌的幫助下,酉陽縣的散養土雞,土鴨及花田貢米等有機健康食品,已經開始走向城市人羣的家庭餐桌。與此同時,也幫助酉陽貧困戶實現了脫貧。據統計,2553家酉陽農戶得到幫扶,平均每家農戶每年增收1.68萬元。

在花田貢米項目的實踐中,恆昌認爲精準脫貧需要打好兩張牌。

第一張牌:土地流轉帶動一批;依託恆昌的資金實力、規模實力、資源和渠道以及互聯網公司運作經驗,精準扶貧工作在重慶市酉陽縣得到了順利開展。2017年,當地企業在酉陽縣黑水鎮、塗市鄉、腴地鄉流轉土地11301畝,覆蓋農戶2553戶(其中貧困戶1073戶),1萬餘人。企業獲得流轉的土地後,出資耕種土地,並吸納貧困戶到土地上務工,務工優先選擇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此外,也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行適當的保障和幫扶。

第二張牌:直接生產帶動一批;2018年,在恆昌的幫扶下,當地企業採用“公司+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農戶”的農業訂單模式,由企業免費統一品種、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田間管理和技術指導。在酉陽縣花田鄉,按照有機標準自建有機水稻示範田已經達到了500畝,訂單種植有機水稻1300畝;塗市鄉訂單種植優質水稻500畝。

上述兩大舉措,爲酉陽增加了新動能,也爲當地居民創造了就業機會,擴大了收入來源。值得一提的是,在示範區建設的落地實施上,恆昌升級精準扶貧模式,探索出“基層組織+產業支持+互聯網金融”的新模式。

恆昌以生態農業和特色旅遊爲雙引擎,創新打造了一個農村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的現代農業、生態農業、互聯網+農業的示範區。未來,恆昌將依託該模式,幫助更多貧困地區的居民,走出貧困,奔向美好生活。

綠色減貧 打好生態扶貧攻堅戰

目前,精準脫貧已到了最關鍵時期,也進入了脫貧攻堅戰的深水區。

《全國生態脆弱區保護規劃綱要》指出,在我國592個貧困縣中,95%以上分佈在生態環境極度脆弱的老少邊窮地區。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認爲,綠色減貧是未來扶貧的重點工作。原因在於,貧困地區往往是生態功能區,大多屬於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從而約束和限制了貧困地區扶貧脫貧方式的路徑和效果。與此同時,這些地區往往又是空氣、水和綠色資源環境較好的地區。綠色發展、生態宜居是社會發展進步到一定階段後的必然選擇。

綠色減貧實際上是通過利用當地的生態優勢,增加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而不是走破壞生態環境換取經濟利益的老路。在酉陽扶貧項目的實踐中,恆昌總結了不少綠色減貧的經驗。比如,酉陽的酉雞、酉鴨、茶油和花田貢米等當地特產,品質雖好,卻“養在深閨人未識”。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產業鏈的經營和管理,因爲種植沒有形成規模、更無法構建特色品牌,從而造成物流、產銷環節薄弱,難以大批量走向市場,形成可觀商業價值。

恆昌在精準扶貧的實踐中,早已意識到綠色減貧的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守住白雲藍天的優越自然環境,對生態環境進行大力保護;另一方面,以產業鏈的金融服務爲重心,通過土地流轉、直接生產等方式大規模擴大花田貢米的產量。待豐收後再通過統一收購,以同一個品牌營銷對外銷售。綠水青山、生態環保就是酉陽特產的獨特“綠色牌”。

在多年的扶貧過程中,恆昌積累了豐富的綠色減貧經驗,未來將依循這些寶貴經驗,有的放矢地深入推動扶貧工作,必然會將這一成功模板進一步推廣,從而帶動更多貧困地區走向脫貧富裕的通途。

在中國這片廣褒的大地上,大自然的饋贈蘊藏着不可估量的綠色“寶藏”。經過多年的精準扶貧探索,恆昌留給我們的是“扶貧造血”可持續性發展的精準扶貧經驗和創新模式。“酒香也怕巷子深”,這些品質上佳的特產,急需有實力的企業參與進來,整合各方資源、打通產業鏈,從而形成從產地到市場的有效流通與良性循環。發揮生態優勢,打好綠色牌,才能讓“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最終打贏精準扶貧這場攻堅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