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在5.5%左右。作爲受新冠疫情影響最深的行業,零售業如何穩定現有就業、積極增加新的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成爲課題。中國權威的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NASDAQ:JOBS)聯合旗下51米多多在“51店員節”活動期間,對2019全年與2020年1-4月的零售業(店員)基本生存狀況進行回顧,並攜手星巴克中國、肯德基、H&M、絲芙蘭等知名企業探討零售業發展趨勢。
2019全年:一二線城市就業收入差距拉大,店員本科率超二成
對2019全年零售業(店員)基本生存狀況的回顧顯示,相較於3年前,一線和準一線城市的零售業店員底薪差距進一步拉大。北上廣深中,將近三分之一的僱主提供的底薪已超過6000元,加上固定提成、利潤提成、年終獎金等業績獎勵,17.4%的一線城市店員去年平均稅後收入超過9000元,收入水平幾乎比肩當地的應屆畢業生。而在二線城市中,過半的店員去年平均稅後月收入仍處於5000元以下。
受訪的零售業從業人員中,62%的店員具有大專以上學歷。零售企業愈發重視線下店員培養已成事實,不少諸如阿迪達斯、耐克等頭部企業設置了店鋪管理培訓生的崗位,這使得部分年輕人看到了適合自己的職業機會,有22.6%的本科生在畢業後即選擇加入其中,甚至在部分高階儲備性職位的投遞者中出現了少量碩士研究生的身影。
今年1-4月間:74%的店員收入同比減少,超四成感受到直播帶貨“衝擊”
零售業店員的收入與市場大環境息息相關,74%的受訪者表示今年1-4月間的收入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減少。同時,因疫情受益的直播帶貨成爲消費新模式,42.3%的受訪者感受到了因直播帶貨而帶來的職業危機,但僅有35.2%的人選擇主動出擊做線上嘗試,更多的人(58.1%)則被動考慮轉行。
疫情和新興行業的雙重衝擊下,零售業基層崗位的職業前景暫時被打上問號,如何幫助以店員爲代表的從業者做出合適的職業規劃將成爲零售行業僱主面臨的一大課題。擁有大量門店僱員的絲芙蘭就啓動了Smart BA項目,通過企業微信平臺與顧客溝通,實現企業銷售額提升與業務轉型的同時也幫助店員拓展數字化時代下必備的技能寬度。
未來:校企合作、多樣化僱傭、數據應用能力
招聘難、招聘貴,是零售業長期以來的問題。保持具有競爭力的薪酬與軟福利一直是零售業用於一線僱員吸引與保留的常用方式,例如:星巴克的“豆股票”計劃,基層員工甚至兼職員工都擁有成爲公司合夥人的機會;肯德基必勝客升任爲餐廳經理級別後,可額外享受股權激勵、家庭福利計劃以及購房補貼。但越來越多的零售業僱主也意識到95後乃至00後一代不再只“朝錢看”,一部分僱主開始投身於校企合作,通過職業化教育的先發優勢來佈局人才發展生態鏈,另一部分則開始探索靈活用工等多樣化僱傭方式。
同時,數字化潮流使得數據應用能力在零售業人才能力體系中的重要性越拉越大,未來新增的職能大多數會以此爲核心展開,而倉儲管理、物流計劃、門店支持等職能可能因技術發展被AI所替代,這使得大多數零售業僱主也開始重點關注一線僱員的培訓與個人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