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清晨5時,陝西漢中石門服務區,睡在大貨車裏的樊凱早早醒來了,前一晚他在廣元卸完貨已經將近凌晨。548天沒有見到女兒果果了,這個數字樊凱記得特別清楚,一次又一次無法兌現回老家看望女兒的承諾。想起視頻電話裏女兒說“爸爸,我是留守兒童嗎”,樊凱忍不住眼淚奪眶而出。

揹負着一家人的生計 他不敢停下

上午9時,樊凱的大貨車駛離西安繞城高速未央北收費站。再過一個小時,他就要見到女兒果果了。開着空調,細密的汗還是從額頭滲了出來,他幾次用紙擦拭。“我有點激動,真的,我一激動就容易出汗。”他咧着嘴笑着對坐在副駕駛室的記者說。

樊凱37歲,今年是他成爲貨車司機的第九年,也是他跑長途的第五年。五年來,他跑遍全國,總行程49萬8千公里。他的大貨車車廂裏裝的基本都是生鮮蔬果,每年的前半年,來自陝西的冬棗、獼猴桃、甜瓜、西瓜、蘋果紛紛上市,樊凱一路南下,將這些新鮮的應季水果運往南方,等到十一月再把南方的應季蔬果運往北方。年復一年,他靠這輛六米八高欄貨車維持着一家人的生計。

女兒果果7歲,幼兒園起就一直跟着爺爺奶奶在銅川老家,樊凱和妻子長期跑車,他們的小家安在了寶雞。前幾年,樊凱返程回陝西只要有空閒,一家人就會團聚。疫情,讓他們的生活改變了太多。

這兩年,樊凱走得小心翼翼。每時每刻他都關注疫情,經常要繞很遠的路避開風險區。

2021年正月初三,他拉着一車獼猴桃去往福建。正月十六又計劃拉着寧德市古田縣的鮮木耳前往成都。剛上高速兩小時,來時的地方防疫升級,行程碼就帶了星。

14天,等待消星的日子漫長而煎熬。他彷彿被封印在車艙內,餓了就喫準備好的火腿腸,或者用簡易卡式爐煮個面,困了就在車裏睡覺。他不敢與過多人接觸,連配送過程都基本無接觸。樊凱說:“很多時候到了果蔬市場,防疫工作人員就會給車門貼上封條,我不下車,交易用手機收付款,卸完貨我再繼續上路。” 有時候,爲了保證核酸報告不過期,他逢檢測點就做,有一次,從浙江到重慶做了14次核酸。“我害怕自己‘中招’,讓家人操心,也怕因此耽誤行程,我不敢停下。”

今年年初,從浙江拉貨至成都後,樊凱打算回陝西休整一段時間等過完年再出發。結果西安疫情再度暴發,如果回去,就要接受14天的隔離。思忖再三,樊凱又一次選擇在車裏度過。

家人的愛是最好的支撐 也是辛苦裏的甜

2017年買新車後,妻子王金鳳一直跟樊凱跑車。2020年5月,夫妻倆見證了一起高速路上車禍的慘烈現場後,樊凱便不讓妻子繼續跟車了。樊凱說,在他們“卡友”圈,一直流行一句話“夫妻不同車”。以前他不理解,後來他懂了。“我們家四個老人還有孩子,如果我們不同車,有個什麼意外,起碼我媳婦是安全的。”

但就算不跟車,王金鳳的心始終懸着。每天她都會打開一個名爲“車旺大卡”的APP上百次。這個APP可以實時監測到丈夫的行車路徑,看到他的車在行駛,王金鳳就知道他在路上;看到他車停在服務區就知道他要休息;最怕看到他在高速路上停下,那可能就是意外的信號。有一次,王金鳳看到樊凱的車停在眉縣路段上久久不動,便打電話過去。樊凱說沒大事,就是車追尾了。

樊凱的手機屏保是他們一家人的合影,閒暇時,女兒總會跟他視頻聊天。長途跋涉的辛勞也在女兒的一聲聲的“爸爸”裏釋然。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提起果果,樊凱總控制不住哽咽。“孩子上一年級了,學校經常查驗父母的行程卡,我只要帶星就見不了她,我也怕自己把危險帶給她,可我真的很想她。”就這樣,一年半的時間父女倆都沒有見上一面。但好在樊凱的收入可以帶給女兒自己力所能及最好的生活條件,這使他感到欣慰。

貨車司機關懷計劃 一場“期待已久的相逢”

半個月前,樊凱無意間看到了一個關於貨車司機留守子女的調查問卷,覺得自己的情況符合要求,就參與了問卷調研。不久後,“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中交興路司機關懷計劃--晨曦計劃”志願者聯繫到他,表示在防疫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幫他實現見到女兒的心願。據悉,晨曦計劃發起初衷是爲處於困境中的卡車司機子女提供資助與關愛,解決貨車司機後顧之憂。聽到這個消息,他當時有點難以置信。

8月7日,樊凱前往浙江寧波運送西瓜,和志願者聯繫約定好了相關事宜。8月12日,他從寧波出發,先把貨送往四川廣元,然後空掛貨車到銅川。

16日上午10時,汽車緩緩駛入銅川父母家的街道。樊凱想給女兒一個驚喜,刻意讓父母保密。沒想到,一下車,還是看到了向他飛奔而來的女兒。“爸爸,我終於見到你啦。”父女倆緊緊相擁,果果像書包一樣掛在爸爸身上,遲遲不肯鬆手。樊凱帶了好多禮物送給果果,各色繪畫筆、換裝洋娃娃……父女倆坐在桌前一起畫畫,一家人其樂融融。“這就是我心裏期待已久的相逢。趁着孩子暑假,我想多陪她一段時間,等疫情過去,我有能力的時候,一定會陪在她身邊,不再分開。”樊凱說。

文/圖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甜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