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公益邀約100位“公益真探”,出發全國考察公益實效

8月份,100位來自全國各地、擁有不同身份背景的公益捐贈人集結在一起,受邀擔任互聯網公益史上首批“公益真探”。這100位公益捐贈人,將帶着透明公益的監督目標,分別奔赴全國56個城市的100個公益項目地,實地考察公益項目的執行成效。這是互聯網公益領域首次捐贈人大規模實地考察行動,公益真探們的首次探訪結果將於99公益日前後進行反饋,並將在未來一年裏,持續對公益項目進行長期觀察和監督。

首批探訪100個公益項目

作爲全球極具影響力的互聯網公益募款平臺,騰訊公益平臺上有118610個公益項目進行公開募款,至今已有超6.35億網絡捐款人次,總捐款額超190億元。龐大的善款流向何處?都產生了那些真實的落地成效?公益組織是否將項目執行到位?

爲此,相關主管部門、行業多方與騰訊公益平臺一直致力於完善透明公益監督機制。除了要求公益組織按時進行信息公開披露、項目進度反饋及財務審計等措施之外,今年騰訊公益在99公益日期間,再次升級傳統的公益實地探訪形式,公開招募100名捐贈人擔任“公益真探”,對平臺公益項目進行抽樣考察。

這是互聯網公益領域第一次大規模的捐贈人實地考察。同時,“公益真探”們長期性、常態化參與到公益透明化建設及議題倡導中,也將構成騰訊公益透明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

據悉,公益真探計劃由騰訊公益聯合恩派公益共同發起,此次從騰訊公益平臺上招募了分佈於全國各地的100個公益項目,議題涉及殘障融合、婦兒關懷、環保動保、疾病救助、濟困救災、青年發展、社區營造、性別教育、鄉村振興、助老養老等多個議題領域。

首批“公益真探”在99公益日前後,分別前往全國56個城市,100個公益項目地實地探訪,親身體驗、瞭解公益項目的真實執行成效,挖掘亟待被關注的社會需求,探尋社會問題的解決辦法,併產出項目實地探訪反饋報告,同時對可能出現風險的公益項目進行監督質詢。

面向全民公開招募100名“真探”

這100位“公益真探”面向社會進行公開招募及匹配選拔,目的是爲了藉助公衆更多元化的視角和專業能力,更深度地對公益項目進行透明監督及反饋建議。

“公益真探”們來自不同領域,有學生、媒體記者、專業領域研究人員、藝術工作者等,他們帶着各自對公益的認知和不同專業背景,多維度對公益項目進行獨立探訪與監督。“真探”們除了對公益項目進行嚴格的透明度監督之外,還鼓勵自由創作,不管是文章、畫作、展覽、短視頻還是舞臺劇等,都可以用於公益項目探訪的反饋形式,吸引更多公衆一起關注公益的真價值和透明度。

在公益真探計劃的啓動儀式上,騰訊公益平臺產品負責人劉琴表示:“騰訊公益平臺發展到現在,一直致力於推動人人公益的發展,並通過數字化透明工具,讓善意有迴響。我們希望這100位真探是一個小火苗,未來能讓更多人和我們一起探索公益的真價值、真成效、真方法。”

恩派公益創始人呂朝則認爲,讓更多公衆參與進來,不只是對公益機構進行監督,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資源和視角,讓更多人來共同探討社會問題,幫助機構更好發展。

據“公益真探”項目組介紹,共有超800位公衆及媒體報名,最終入選的100名“公益真探”,都是根據個人對社會議題的關注點,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公益項目,先做前期線上調研,並提交了完整可行的項目探訪計劃,通過評估匹配後才入選。

此外,項目組還邀請了資深公益從業者來擔任“公益探長”,組建不同的議題共學社羣,爲公益真探們提供不同公益議題的基礎科普和專業指引,幫助“真探”更好地探尋公益的真問題。從招募和培訓制度來看,此次“公益真探”們的實地考察,具備了更客觀、理性的“找茬”可能性和可行性。

實地探訪後再做一年長期監督

重慶公益攝影師馮爽,是騰訊公益平臺的長期捐贈人,他從2018年起開始,便在幫公益項目拍攝照片、做傳播。具有豐富公益實踐經驗的他,這一次將擔任“公益真探”,前往重慶綦江區體驗、觀察、參與當地鄉村振興項目情況。

因爲一直關注欠發達地區的留守兒童和老人,馮爽與多個鄉村裏的主任、書記、校長、老師、社工等,都建立了聯繫。在出發探訪以前,他特地通過微信朋友圈發起了問題徵詢,希望瞭解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真正需求。

“現在已經有80%的朋友回覆,我正在做信息的整理歸類,希望這次帶着問題去探訪匹配的項目,找到解決的方案。”馮爽直言,如果找出問題,他希望公益機構能夠依此進行修正和改進。

帶着問題找答案,這也是00後真探李彥琪在探訪西雙版納“大象食堂”項目的方式。曾經在多家環保公益組織實習過的她,在與當地村民、村主任以及機構工作人員作了深入交流後,發現在推進公益組織透明化建設的過程中,缺乏的不是透明度,而是完善的工作方式和評估系統。她認爲:“很多時候並不是機構故意隱藏,而是沒有信息。”要在引起人象衝突的因素中判斷出項目的成效,需要有一個可量化的評估指標,這不是僅靠走訪就能得出結論的。

而對西雙版納州熱帶雨林保護基金會祕書長張錫炎來說,每一位公益真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點,會從不同角度來了解項目。李彥琪代表了項目的一部分捐贈人,她的反饋對於機構後續執行項目有很大的啓發。“公益真探除了是一個宣傳項目的窗口,也是接受質疑和現場調查的方式,能夠促使我們提高項目執行的嚴謹性,幫助我們更好地成長。”

而這100位“公益真探”,在完成這趟項目實地探訪後,會進行爲期一年的線上觀察監督,並持續爲項目提供反饋建議。此外,公益真探們也將獲得騰訊公益平臺上的專屬標籤,在爲自己認可的公益項目捐款時,可爲項目獲取更多配捐。這項由捐贈人深度參與互聯網公益透明化建設的行動,將趨於常態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