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籌“患者援助”公益項目跑贏“最後一公里” 爲大病患者點亮生命之光

隨着醫療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疾病可以得到更好的救治,但隨之而來的是高額的診療費用。在2019年召開的首屆中國醫師公益大會上,由鍾南山院士倡議發起的“中國患者援助聯盟”宣佈成立,該聯盟將在現有醫療資源的基礎上,鼓勵政府、醫師、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深入參與醫療公益,共同創新醫療救助模式。

據瞭解,爲了更好地幫助患者足量足療程規範診療,爲患者提供診療所需藥品,國內個人求助平臺醫藥籌“患者援助”公益項目發揮了重要力量,項目自2019年實施以來,旨在爲更多能從治療中獲益的病人提供治療機會,爲貧困患者提供藥品援助,從而減輕家庭及社會的負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促進用藥可及 助力患者跑贏“最後一公里”

“爲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目前國家正在努力加大在大病保險方面的投入,除了國家社保醫保力量以外,社會公益事業在其中也能發揮一定作用。”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日趨完善,但是對於各類進口的高值藥品,仍不能做到全覆蓋,而各類進口特效藥品因定價原因,往往價格高昂,患者難以承受,醫藥籌“患者援助”公益項目能夠通過自身力量促進醫藥可及、切實惠及更多患者,使患者可通過醫藥籌軟件提高患者救助效率,提升他們的生命質量。

據介紹,患者援助公益項目由慈善組織發起並負責整體管理,由合作企業進行藥物捐贈,用以幫助那些符合醫學適應症,但由於經濟條件受限而無法繼續進行規範化治療的重大疾病患者,滿足並鼓勵其與疾病抗爭的物質與精神需求,使其繼續獲得藥物治療機會。該項目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以人人享有健康權利、疾病面前人人平等爲理論依據,通過捐贈藥品及相關活動促進藥物可及性提升,幫助更多患者應對疾病,助力他們跑贏“最後一公里”。

醫藥籌相關負責人表示,“患者援助”公益項目近年來通過多方聯動,彙集慈善機構、醫藥企業、物流公司、項目醫生、授權藥房等多方力量,爲受助患者開展全方位服務,幫助患者籌集治療所需藥品或治療資金,幫助患者減輕經濟負擔。此外在開展項目的同時,還注重豐富服務內容,包括健康科普、疾病教育、人文關懷等,對參與活動的醫務工作者、志願者、社工等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組織經驗交流活動,不斷完善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水平。

創新救助手段 爲患者提供全方位用藥保障

在疾病治療中,絕大部分療效是通過藥物治療獲得,藥品的合理使用直接關係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此前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聯合制定《醫療機構處方審覈規範》,以促進臨牀合理用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負責人表示,醫藥籌患者援助公益項目在《醫療機構處方審覈規範》的指導下,對藥品捐贈等活動制定系列審覈標準,初治患者、經治患者的病例、處方、診斷證明等須交由專業的醫師、藥師審覈,在評估處方合法性、規範性、適宜性後,且在受贈人同意的基礎上,方能對藥品開展捐贈服務。

此外,個人求助模式也是患者援助公益項目的一大亮點。據介紹,個人求助模式聯合基金會、社會組織共同向醫藥企業定向勸募,以技術爲支撐,加強慈善透明,改善援助體驗,可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援助藥品全流程的無紙化工作,開展通過醫藥籌軟件及區塊鏈信息技術醫藥鏈,提高患者 援助效率,保護患者隱私,保障援助過程透明,公正。

對於百姓急需的腫瘤藥品、罕見病用藥、慢病藥品等,醫藥籌公益項目致力於解決其用藥問題,通過多種創新方式,讓更多患者有藥可醫,減輕患者用藥的經濟壓力,提高治療效果。據瞭解,2019年以來,醫藥籌先後開展了“瑞麗新生患者救助公益項目”“爲你千方百計患者救助公益項目”“幸福可維患者救助公益項目”等活動,截至2022年8月,各項公益項目已爲患者籌集藥品570萬支/盒,服務患者超95萬人。

談及未來對項目的期待與願景,醫藥籌負責人表示,醫藥籌將圍繞人民健康需求,繼續開展和落實好“患者援助”公益項目,通過藥品捐贈、健康知識宣講等多項活動促進藥物可及,惠及更多患者,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