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到18日,2022年“我的民俗相冊”——內地與港澳青少年民俗攝影主題交流線上活動在北京、重慶、香港和澳門同步舉辦。來自北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和香港慕光英文書院、重慶市永川中學和澳門聖保祿學校的近百名“一對一”結對小夥伴“雲端”相聚,傳承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拍攝民俗攝影作品,播撒內地與港澳青少年友誼的種子。
今年適逢香港迴歸祖國25週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建成並對外開放。北京和香港的小夥伴相約在線上“雲遊覽”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香港老師和同學的精心安排下,一場“接力”講解在雲端開啓。從戶外廣場到內設展館,從建築特色到展覽文物,香港的張元喆等6名同學通過手機鏡頭,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現給線上觀看的北京小夥伴。共同的文化記憶打破了空間的阻隔,文化的脈搏在京港兩地共同跳動。“在今天參觀中,我發現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整體用色,是仿照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明黃色和紅色,這讓我感到文化脈絡上的親近。”香港的周貝姿同學如是說,她與北京的小夥伴陳麗媛、汪珏希約定,將來要一起遊覽北京故宮。在體驗活動中,大家共同學習“北京鬃人”的製作,學習體驗古代建築的榫卯結構和古代服飾的扎染工藝。最後,香港同學們爲北京的小夥伴演唱了一首《真的愛你》,將整場線上交流活動推向高潮。
重慶和澳門的同學們也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共同體驗民俗文化。在重慶永川博物館,永川中學的孫悅齊同學擔任講解員,爲自己的澳門小夥伴李芳婷講解永川的秀美風光。在松溉古鎮,永川中學的胡燦同學特別給自己的澳門小夥伴張志聰分享了古鎮及木匠做工的圖片,張志聰覺得圖片非常有意境,兩人商定將“手藝人與古建築”作爲此次攝影作品的主題。
在澳門藝術博物館,澳門同學對石灣陶瓷展的介紹引發了重慶和澳門同學對中國藝術發展脈絡的熱烈討論。重慶的劉啓翔同學說:“我的澳門小夥伴何耀軒向我分享了一些陶瓷作品,我覺得這些作品是中國傳統文化和當地風俗相融合的精品,非常有特色。”
在活動總結分享會上,內地與港澳的青少年紛紛表示,通過參與活動既交到了好朋友,又深刻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後要多學習、長見識、增才幹,共同書寫祖國的美好未來。
2022年“我的民俗相冊”——內地與港澳青少年民俗攝影主題交流系列活動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香港)、澳門基金會聯合主辦,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和中國旅遊報社承辦,邀請內地與港澳青少年以“一對一”結對子的形式,體驗民俗文化,完成攝影作品,激發內地與港澳青少年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活動被列入文化和旅遊部2022年度內地與港澳文化和旅遊重點項目。(圖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