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湖北黃岡地區首例Micra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順利完成。黃岡市中心醫院在起搏治療領域再現新突破,也標誌着醫院率先引領黃岡地區進入起搏器植入“無線時代”,該技術將爲大別山地區“慢心率”患者帶來福音。
67歲的龍奶奶因頭暈乏力、胸悶氣短等不適症狀,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心血管內科就醫。入院完善相關檢查後,明確診斷爲:持續性房顫,陣發性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三度房室傳導又稱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通俗地說,就是患者的心房和心室之間的溝通出了問題,心室跳動不足,導致全身供血受到影響,無法依靠藥物來解決根本問題。
爲了將手術創傷及併發症降到最低,經過詳細討論分析和充分溝通後,心血管團隊決定爲龍奶奶實施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
什麼是無導線心臟起搏器
衆所周知,心臟作爲人類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每一次搏動,能爲血液流動提供充足動力,把血液運行到身體的各個部分。當這個“發動機”動力不足時,可能就需要“開外掛”——安裝心臟起搏器。
心臟起搏器通常由起搏器和電極導線這兩個主要部件組成。起搏器相當於發電機,起搏電極導線相當於傳導束支連接到心臟上。它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向心髒髮出微小的電脈衝,刺激心臟跳動。
因此,心臟起搏器相當於給心臟加了一個備用的發電機。心臟一旦出故障了,起搏器就會立刻刺激心臟繼續跳動。
與傳統起搏器相比,無線起搏器具有哪些優勢?
傳統起搏器和無導線起搏器植入對比圖
體積更小:無導線起搏器比傳統起搏器小90%,和普通膠囊大小相當,重量僅爲2克。它通過股靜脈直接植入右心室,不需進行手術切口,也無需放置皮下囊袋。併發症更少:無導線起搏器的一體化設計,消除了傳統起搏器和導線相關的導線移位、囊袋感染等多種併發症,手術更加安全。續航更強大:傳統起搏器使用壽命爲6~8年,無導線起搏器體積雖然只有1cm³,但壽命可達12年以上,還可兼容1.5T和3.0T的全身磁共振掃描檢查。生活質量更高:無導線起搏器通過皮膚穿刺進行植入,體表看不到皮膚隆起和手術痕跡,可滿足對生活質量要求較高、特殊職業羣體。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心血管內科團隊通過股靜脈穿刺,憑藉熟練的技術,將無導線起搏器順利通過導管植入到患者心腔內部。
患者在植入全過程中保持清醒狀態,無需氣管插管和呼吸機輔助。半小時的精細操作後,黃岡市首個Micra無導線心臟起搏器順利植入。患者術後恢復良好,已於近日出院。
“對於這種病例,安裝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是目前國際公認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黃岡市中心醫院大內科主任、心血管內科3病區主任陳少澤博士介紹,“傳統起搏器需要切開胸前皮膚做皮下囊袋,並植入50釐米左右長度的電極,相較而言,無線起搏器具備更多優勢,是目前心臟起搏領域先進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