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輸血”到“造血” 透視吉利的可持續公益實踐樣本

一個沒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無法實現永續經營。李書福說,吉利控股集團將始終把這種責任看作是企業發展的強大原動力,不斷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與社會可持續發展互融互促。

在9月2日舉辦的第七屆浙江慈善大會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分享了吉利公益慈善事業的實踐與探索。

這位造車狂人,對教育、扶貧、公益有着同樣深厚的情懷。

“我們堅信,做公益要堅持‘長期主義’。”李書福說。

李書福以企業家的戰略思維構建了吉利的公益事業板塊。讓吉利結合自身優勢,探索新型慈善體系建設,突破公益創新模式,賦予公益慈善可持續發展的新內涵。

——以扶智來扶貧 爲貧者“造血”實現向上躍遷

吉利堅信,扶貧先扶智,扶貧更扶志。簡單的“輸血”式扶貧只能解一時之急,“造血”才能賦予人們站起來行走的底氣。

扶貧攻堅中,一些“硬骨頭”很是難啃。比如,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的問題。需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和精確管理。

吉利針對精準扶貧設立的“吉時雨”項目,展現出李書福作爲企業家的思路:放眼長遠,精準發力,走吉利全產業鏈扶持的可持續發展創新之路。

比如,吉利對口幫扶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茶產業。吉利投入2,000萬元,幫助雷山縣新建現代化茶葉精深加工廠。在經營上,引入現代化企業管理理念,派副總級人員長期駐點,即管好資金又培養當地人才;在技術上,聘請專家制定標準、提供技術培訓服務;在調動農戶積極性上,針對農戶均採用土地“空流轉”模式;在市場上,建立“產業+商業”模式,藉助浙茶旗下著名品牌,拓展雷山茶銷售渠道……

“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2016年3月啓動,投入近7億元,在全國10省20地區,通過“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農業扶貧、消費扶貧”,幫扶建檔立卡戶超過30000人次,其中教育幫扶超13500人,解決就業超5000人,在20縣43村開展農業項目31個,責任採購農副產品超1億元。

許多家庭“因病返貧”,之後再也“站”不起來。比如,廣西百色地區流行地中海貧血症,患者多爲兒童,療費用非常昂貴,很多家庭根本無法承受。

2021年,吉利投入5000萬元成立了關愛百色地貧患兒專項基金,解決百色市地貧兒童造血幹細胞移植產生的自費醫療費用。同時配置專人,支持政府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將評定可行移植手術治療的病童送往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全程參與移植手術治療期間的日常醫護管理。同時爲患兒及家庭提供吉利體系內的助學和就業機會,與政府一起整體改善這一人羣的經濟情況和社會面貌。

吉利通過對接醫療資源,社會資源,提供工作崗位,讓463名孩子納入救助計劃的患兒命運因此改變,患兒家庭也能避免了因病返貧、一蹶不振。

——爲少年架梯築夢 產教融合培養人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除了造車,教育是我心底最柔軟的情懷。”李書福曾這樣說。

李書福說,吉利的公益故事要從浙江台州臨海講起。臨海,是吉利汽車誕生的地方,吉利辦的第一所學校“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就在臨海。

他透露,從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開始,吉利就持續爲汽車人才培養付出努力,並始終堅持非營利、公益性辦學原則,不追求任何經濟回報。在浙江累計培養近4萬人,在全國共籌辦了十所院校,爲社會輸送超過18萬人才。吉利還與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合作,投入5000萬元,爲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無償提供大學期間的學習費用。

吉利做教育是一種責任,既是對教育事業的忠誠與嚮往,也是因地制宜,爲吉利汽車工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除了爲社會培養人才,吉利一直資助欠發達地區孩子的教育。

我國農村地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的教育發展比較滯後。特別是一些山區,交通不便,經濟發展落後。

一些成績不理想,家庭貧困的學生,往往直接外出打工。但是因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收入不高,無法讓家庭脫貧“翻身”。這些青少年需要一架“梯子”,一雙“翅膀”,讓他們有處使勁。

吉利在精準扶貧中探索出一條特色扶貧模式——把教育扶貧和就業扶貧有機結合,讓貧者實現一技在手,全家脫貧。

吉利整合自身5所院校的教育資源優勢,爲貧困學生提供全免政策。比如,吉利在扶貧地區與當地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合作,開設100餘個“吉利成才班”,提供師資、實訓、助學資金和就業機會。

同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開通“吉時學”在線學習課程,使“吉利成才班”的學生與吉利院校的學生共享師資,同時也可在線得到吉利控股集團內訓師的專業指導。

張旭平是“吉利成才班”的優秀學子。這個山西太原的孩子家裏非常困難,父母都是殘疾人。2016年,吉利資助他到太原的“吉利成才班”就讀,費用全免,每年還有4000元補貼,畢業後到吉利工廠上班。

到吉利工廠的第二個月,張旭平拿到4500多元工資。如今他已是吉利焊接車間裏技術最全面的高級工,真正改善了父母和姐姐的生活。

李書福說,這樣的成才班,吉利在浙江、江西、貴州等地開設了100餘個,提供師資、實訓條件、助學資金和就業機會,很多欠發達地區孩子因此獲得了通過努力而改變命運的機會。

少年兒童的體魄健康關係着民族長遠發展。中西部落後地區的體育教育資源在配置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

2014年,吉利控股啓動“綠跑道”鄉村少年體育夢想計劃。對接各方資源,引入“第二課堂”素質教育,讓孩子們跑起來。“夢想綠跑道”青少年築夢公益平臺2021年設立,在原有體育器材捐贈和助學陪伴模式之上,進一步引領逐夢鄉村少年啓迪夢想,助力鄉村學校、師資力量不斷軟硬件水平提升。截至目前,“綠跑道”的足跡遍佈內蒙古、雲南、山西、甘肅、浙江、陝西、貴州、寧夏、湖北、廣東、河北、四川的78所小學,助力約4萬名學生放飛夢想。

2022年,升級發展的“綠跑道”夢想平臺繼續跨界青少年編程、航空航天探索、生物科技等多領域多形式。進一步升級公益助力內容、構建公益助力全新矩陣,成爲未來“綠跑道”IP全新的發展目標。

——以尖端科技賦能生態治理

“除了幫人,吉利公益也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李書福說,在廣袤海洋裏漂浮着大量工業垃圾,大部分是塑料垃圾,需要1000年才能自然降解。爲此,吉利發起了“藍星衛士”海洋公益行動。

吉利在浙江寧波等地成立環保隊伍,承諾每年完成至少150次海面垃圾定期巡護和不少於400次的海灘環境巡護。

今年6月,吉利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的九顆衛星順利進入軌道,接下來,利用AI遙感技術,完成海洋環境監測等工作。

通過衛星遙感技術持續監測海洋生態環境,觀測遠洋和近海岸地區的垃圾漂浮物,海洋溢油、赤潮滸苔等自然和工業危害。同時,浙江寧波等地的環保隊伍進行海面垃圾定期巡護和海灘環境巡護,通過循環再生系統“變廢爲寶”。

目前,已經清理出超過2.5噸海洋垃圾,通過循環再生系統“變廢爲寶”。

接下來,藍星衛士將基於衛星遙感技術,和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生態環境部衛星中心等專業機構展開海洋環境保護方面的深度合作。

一個沒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無法實現永續經營。李書福說,吉利控股集團將始終把這種責任看作是企業發展的強大原動力,不斷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與社會可持續發展互融互促。(王鶴)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