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公益綜合報道】10月4日,恰逢重陽佳節,由北京市反詐中心指導,環球網發起的《反詐這一課》反詐科普視頻欄目第一期正式上線,本期主題爲“老年人防詐攻略”, 聚焦老年人詐騙,幫助老年人增強法治意識和識騙防騙能力,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反詐民警王佳、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合夥人沈宗斌、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主辦律師楊賀輝出席本期欄目,共同討論老年人詐騙案例和騙術分析,分享老年人反詐經驗,爲老年人財產安全築牢精神安全牆。
王警官介紹稱,近年來公安機關在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工作中發現,針對老年人的電信網絡詐騙手段主要包括網絡交友“黃昏戀”詐騙、冒充公檢法機關詐騙、投資理財類詐騙、保健品養生類詐騙等。
在網絡交友“黃昏戀”詐騙案件中,公安機關發現,這種類型的詐騙通常是針對60歲左右的男性或者女性,且女性的發生概率要高於男性,騙子一般是老年人通過相親網站或者社交平臺結識的陌生人。
“我們朝陽區前幾天發生過一起案例,受害人是一名60歲左右的女性,通過網絡交友平臺認識了一位自稱是美籍華人的騙子,對方表示自己過去的經歷遭受了很多打擊,於是希望找一位中國傳統的女性過穩定生活,並提出可以郵寄幾十萬美元現金給受害人,希望受害人可以在中國買一套兩個人一起生活的房子,他處理完美國的工作後就會到中國和受害人共度餘生。在此期間騙子稱自己工作碰到了困難,錢被法院凍結了,要求受害人幫孩子購買回國的機票,並希望受害人能夠幫他繳納保證金、解凍費以及幾十萬美金的稅費等,繳納完錢就會郵寄給受害人。”王警官說道。
王警官提醒道,“網絡交友不可怕,但是那些沒見過面就跟你談錢的一定有詐!希望老年人能夠對網上結識的陌生人提高警惕。”
另外,以冒充公檢法機關詐騙爲例,實際上冒充公檢法機關詐騙是較爲陳舊和經常發生的詐騙手段,但是也會不斷迭代更新。比如騙子冒充疾控中心一步步引導受害人,誆騙受害人涉及洗錢案件等,要求受害人在指定的視頻APP進行視頻通話,接受公安局網上筆錄調查,進而對受害人進行洗腦詐騙。
那麼,老年人應該如何分辨真假公檢法機關呢?王警官提醒道,現在很多詐騙手段並不會要求老年人直接去銀行匯款轉賬,而是會直接盜刷老年人銀行卡。“大家一定記住,視頻會議的共享屏幕功能非常危險,一旦雙方開啓共享屏幕,對方完全可以看到你輸入的密碼和短信驗證碼。此外,大家要牢記,公安局的電話不會被任何一個部門轉接,也不會網上辦案或做筆錄。有的騙子還會做一份通緝令對老百姓進行詐騙,大家要記住,公安機關在抓在逃人員之前,絕對不會給他看通緝令。最後,沒有所謂的安全賬戶,公安機關是不會以任何理由讓老百姓操作自己銀行卡信息的。”
如果老年人被電信網絡詐騙怎麼辦?王警官表示,一定要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然後要告訴接警人員騙子的銀行賬號,公安機關的反詐中心會立刻啓動緊急止付工作,把騙子的銀行賬戶凍結住。
當詐騙事實一旦發生時,老年人也可以從法律的角度合法維護自己的權益。對此,楊律師稱,受害者首先要及時報警止損,其次要注意收集和保留證據,比如微信聊天的記錄,屏幕共享的記錄這些都會幫助後期的案件偵破工作。在公安機關立案之後進入刑事偵查,如果抓到了犯罪分子進行審判,可以通過退贓退賠的程序來挽回受害者的經濟損失。
同時,沈律師提醒老年人在投資前一定要三思而行。“投資理財之前要做好幾件事情,第一,要索要公司的基本信息,書面或者是文字材料,索要投資協議,然後帶回家中; 第二,一定要針對公司提供的這些信息進行確認覈實,有條件的話可以到公司的辦公地點現場拜訪,利用公司提供的電話號碼進行覈實; 第三,一定要對投資協議的主要條款認真核實確認,包括雙方的權利義務條款,責任承擔條款,還有投資項目的內容等條款,以防上當受騙。投資有風險,希望大家務必謹慎。”
爲預防詐騙,公安機關總結了一個“三不一多”原則: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
環球網《反詐這一課》也會持續開展反詐宣傳教育,提高老年人防詐意識,幫助老年人守好自己的“錢袋子”,也爲推進打擊整治老年人詐騙工作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