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鹽源繪就振興“豐”景畫 水稻秋收大幕即將開啓

金秋十月,正值五穀豐登時。10月1日,走進位於涼山州鹽源縣梅雨鎮黑山村和龍塘鎮清水村的鹽源縣水稻現代農業園區,看到水稻已進入成熟期,成片的稻田彷彿披上了“黃金甲”,飽滿的稻穗掛滿了枝頭長勢非常喜人,風吹稻浪,陣陣稻香沁人心脾,展現出一幅美好的“豐”景畫卷。

鹽源,因鹽得名,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已有2000多年的建縣歷史,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曾以“鹽鐵之利”而繁榮,佔“南絲綢之路”而興盛,是一座“千年潤鹽古都”。鹽源縣水稻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位於梅雨鎮、龍塘鎮交界處清水河南岸片區,距縣城15公里,目前已建成3600畝集中連片的水稻種植基地,園區內全面施用農家肥,園區畝均化肥農藥施量低於平均水平15%。目前水稻總體長勢良好,無大面積病蟲害,豐收在望。

鹽源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鹽源縣廣袤的田野上活躍着衆多農業科技服務人員,他們走村入戶,宣講惠民政策,指導春耕夏管、提供諮詢服務,爲農民帶去新技術、新品種,教會農民科學種植方法,使今年水稻產量與質量得到了穩固提升。並且,鹽源縣通過多種渠道搭建服務平臺,建立“專家團+分診員+信息員”科技服務體系,加快科技綜合服務平臺和服務站點建設,採取現場會、觀摩會、遠程教育等方式,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和送科技下鄉活動,爲農民提供專家服務、技術供給、產業信息、供銷對接等服務,讓科技爲農業服務,促進農民通過科技增收致富。

近年來,鹽源縣在推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持續發力,聚力做好糧食生產,堅決打好糧食生產“主動仗”,全力確保全縣糧食生產工作邁上新臺階、實現新突破,助力鄉村振興。尤其是今年以來,鹽源縣堅持把三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充分挖掘糧食種植的空間,堅持守住糧食安全的底線深入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繼續以“龍頭牽引、基地示範、科技支撐、品牌帶動”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着力穩政策、擴面積、增產量,持續提升糧食穩產保供能力。保持全縣2022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的基本穩定,落實糧食播種面積76.41萬畝,並建立水稻擴面獎補機制,全面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鹽源縣在8月底在農產品加工中心建成農產品初加工中心1處,將實現年稻穀初加工量2000噸。同時,鹽源縣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初步形成了壩區以蘋果、烤煙爲主,雅礱江河谷地區和二半山區以核桃、青花椒爲主,高寒山區以紅花椒和畜牧業爲主的“垂直農業”產業佈局,現代農業產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來源:人民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