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地生活平臺在方便日常生活的同時,也正給消費者和相關單位帶來低碳綠色環保理念的轉變。本案例展現了美團“青山計劃”下,用戶和商家的各類綠色公益行動。科技發展給生活帶來的便捷,但更爲重要的是其在公益社會責任方面所帶來的持續影響,而美團青山計劃正“鏈接”產業各方,致力於構建起一個多相關方共同參與的可持續生態圈。
關鍵詞:美團 青山計劃 外賣 低碳 綠色環保
案例正文:
秦嶺深處的村莊正在受益於科技的發展。2022年春季,通過美團“青山計劃”的資助,土生土長的養蜂人張建國與同村的 35家農戶購置了620多箱蜜蜂。蜂場閒暇時,農戶們可以在家中忙農活,收蜂採蜜時,蜂農則會聚集過來“幫忙”。
蜂蜜的收穫同時也給了當地農戶生活甜蜜的反饋,而這也僅僅是“青山計劃”中的一個案例。作爲美團發起的行業內內首個關注環境保護的“青山計劃”,美團攜手用戶、商家、專家、環保機構等生態各方,共同探索行業環境影響治理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過2億美團外賣用戶使用“無需餐具”環保功能,有超過80萬商家加入了美團外賣的青山公益行動。
守護大自然的甜蜜饋贈
位於秦嶺大山的村莊裏,養“土蜂”對村民來說是普遍現象。挑選勻稱的木段,掏空內芯,抹上吸引野蜜蜂的黃蠟,一個老式“蜂箱”便由此誕生。到了蜂蜜成熟的時節,村民會燒一把艾草,煙熏火燎着把蜜蜂趕出“家門”,再握一把鏟子將“屋內房間”全部“摧毀”,便是取蜜了。
“有的燻走了,有的燻死了。”土生土長的張建國,兒時便看着祖父、父親取野蜂蜜,“每年都會放蜂箱到懸崖壁上,但產量都不多,成不了規模。”這種煙燻驅散蜜蜂,然後割取蜂蜜的方式,對蜂羣有較大影響。如今,張建國也成爲了一名土蜂養殖戶,但他的做法與父輩迥然不同。前者竭澤而漁,後者“魚澤同養”。張建國的活框養殖模式更爲規模化、可持續,對蜂羣和蜂箱都悉心維護,放棄傳統的燻趕形式,而是將蜜蜂過箱,進行不傷害蜜蜂的取蜜方式,並在蜂箱放置環境和蜜蜂選種方面,更遵循環境友好和生物多樣性原則。
“蜜蜂所待的地方,要環境好,空氣好。”這座秦嶺深處的村莊裏,清晨人們可以在鳥鳴聲中醒來,面向大山伸一個懶腰,微風拂面,飄入鼻腔的是淡淡花香。而張建國與當地農戶養殖的“土蜂”更具特殊性。據悉,土蜂又稱中華蜜蜂、中蜂,是我國特有的蜜蜂品種,個頭小、耐寒,善於利用零星蜜源,且能夠在高海拔山區授粉,對生物多樣性有獨特的價值。基於這樣的現實,秦嶺地區的養蜂業走進了青山計劃的視線。
2021年,美團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發起“青山公益自然守護行動”(以下簡稱“自然守護行動”),試圖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爲路徑,圍繞保護地開展公益項目,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自然守護行動圍繞生態保護和修復類、保護地周邊社區生計替代、保護地一線科研實踐三個方向進行項目徵集、資助。以秦嶺中華蜜蜂養殖爲代表的“保護地周邊社區生計替代項目”,通過發展生態種植、生態養殖和可持續經營等方式,保護生態環境、增加居民收入。
對於張建國而言,青山計劃的到來有如久旱甘霖。彼時,十多年的知識和經驗積累,已讓其成爲養蜂業的“熟練工”。規模最大時,他的蜂場養殖達到兩百多箱。但在2021年,張建國將大部分蜜蜂都賣到了外地,只剩下30箱左右,幾乎已經準備放棄這項事業。
“由於這兩年的疫情,蜂蜜賣不出去,想改行了。”直到太白縣中蜂保護產業協會會長陳斌,向張建國介紹了美團青山計劃。2022年春季,通過青山計劃的資助,張建國與同村的 35家農戶購置了620多箱蜜蜂。蜂場閒暇時,農戶們可以在家中忙農活,收蜂採蜜時,蜂農則會聚集過來“幫忙”。
“他們來幹活,還會有報酬的。”張建國笑道。據張建國介紹,2022 年上半年蜂蜜產量達到一萬兩千斤,將爲當地蜂農帶來近50萬的收入。蜂蜜就如同大自然賦予村民的甜蜜饋贈。爲了保護蜜蜂的生存環境,張建國和蜂農們還會自覺擔當起“護林員”的角色。改善居民生計和保護生態的雙贏,無疑是對青山公益自然守護行動的最佳回應。
“青山計劃”的故事
受益於“青山計劃”的不僅僅只有秦嶺深處的養蜂人,還有許多不同行業、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在“青山計劃”的加持下,低碳綠色環保理念正在通過不同的方式滲透到日常生活和經營中,確確實實的落在了行動上。
有消費者正在外賣中實踐環保理念:美團外賣平臺上,用戶挑選出心儀的美味後,在提交訂單環節都躲不開一個選擇題:“是否需要餐具”。這是 2017 年美團率先上線的產品功能。五年來,美團用戶姜姜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始終如一——“無需餐具”。
因工作需要各地出差,至今她已經擁有3168單“無需餐具”的外賣記錄,這個數字還在增加。當點餐量較大時,不僅僅是選擇不要餐具,她還會習慣性地添加備註:少用些塑料袋,儘量裝在一起。
被觸動的姜姜開始在生活中踐行環保理念。例如,在購買飲品時,她會選擇紙盒的包裝,也會自備環保袋。而點外賣時,能夠注意到“無需餐具”的選項,她認爲得益於美團的產品設計:“它被設置在選紅包、填備註的附近,很明顯可以看見,我就開始不要餐具了。”
而有經營者正在經營中踐行環保理念:覓唐餐廳創始人王銀芳則認爲,只有讓可持續成爲公衆的共識和習慣,才能讓城市的每一處都乾淨、漂亮。這樣的經營理念與青山計劃不謀而合。2020年王銀芳接觸到青山計劃。彼時,美團正在爲製作行業內首份《可持續餐飲商戶指南》尋找“同道之人”。當年 12 月,在中國飯店協會指導下,美團聯合肯德基、 海底撈、西貝莜麪村、喜茶、覓唐等餐飲商戶,共同發佈了這份指南。指南在可持續食材、可持續門店、可持續包裝、社區支持與公益行動四個方面提出了十三項行動建議,推動餐飲行業可持續發展。
而《可持續餐飲商戶指南》也在覓唐的業務規劃和實際經營中一一印證。“有機”是覓唐不可或缺的標籤,因此,王銀芳挑選了數十家合作的農場,長期供應蔬菜、雞肉、豬肉等原材料。在挑選合作農場時,運輸距離、“碳足跡”是衡量的指標之一。 “例如雞肉、蔬菜、豆腐等,基本都是來自北京周邊”,王銀芳介紹,“一方面是新鮮,還有一方面儘量本地採購,減少運輸帶來的碳排放。”
在可持續包裝、社區支持與公益行動方面,覓唐加入了美團公益商家計劃。截至2022年8月,已經捐贈助力16座鄉村兒童操場的建設,如今還在積極參與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聯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美團青山計劃共同開展的“中國餐飲行業減少食物浪費路徑量化評估研究”。
探索環境影響治理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五年來,“青山計劃”已攜手用戶、商家、專家、環保機構等生態各方,共同探索行業環境影響治理的系統性解決方案。一方面與產業鏈上下游和行業組織、研究機構廣泛合作,大力推進塑料污染治理,支持新型綠色包裝的研發和應用,推進後端一次性塑料包裝的規模化回收再生;另一方面,努力建設包含平臺、商家 、消費者的可持續生態圈,通過產品功能、激勵機制、宣傳倡導等措施,促進行業生產經營和消費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
未來美團還將在原有目標的基礎上,在全國20個以上省份建立常態化餐盒回收體系,帶動百萬商家提供綠色餐飲供給,促進5億消費者踐行可持續行動,爲外賣行業的綠色發展持續努力。
據瞭解,作爲一個“互聯網 +”公司,美團致力於圍繞個人生活提供所需的各種服務,與產業上下游開展合作,通過美團的努力,幫大家喫得更好,生活更好。受益於我國廣闊市場和數字經濟,美團的業務快速發展,用科技連接消費者和商家,親歷了科技不斷改善人們的日常生活,改善商家日常經營的過程。
對美團而言,“青山計劃”既是行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助力國家和社會低碳轉型的主動擔當。關於美團青山計劃,美團高級副總裁兼到家事業羣總裁、美團外賣社會責任委員會主席王莆中表示,綠色低碳發展是美團長期耕耘、希望爲行業和社會創造價值的核心內容之一。以五週年爲新起點,美團將繼續攜手各方,深入推動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共同構建“更好生活,更美自然”。
專家點評:
外賣行業涉及到千家萬戶,特別是年輕人羣體,覆蓋面非常廣泛。外賣行業的綠色創新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從鼓勵消費者主動分類回收,到提升包裝回收再利用的便利性和經濟性,再到創新包裝設計,都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和決心。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