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攜手合作社讓阿旗農牧民日子富起來:年人均增收3000餘元

10月11日,“牢記初心使命 共赴鄉村振興”—“豐收新時代”先正達集團中國MAP走進阿旗文藝演出舉行。來自先正達集團中國和阿旗烏蘭牧騎藝術團的演職人員精心策劃了一臺具有濃郁內蒙特色的節目,呈現了中國中化、先正達集團中國與阿魯科爾沁旗(簡稱阿旗)人民攜手打造特色產業幫扶模式、建設鄉村振興新風貌、共創草都農業新未來的故事。

本次“豐收新時代”MAP走進內蒙阿旗文藝演出由先正達集團中國主辦,先正達集團中國MAP與數字農業業務單元、赤峯市阿魯科爾沁旗人民政府共同承辦。先正達集團中國黨委書記、總裁覃衡德,赤峯市阿魯科爾沁旗旗委副書記、人民政府旗長陳虎男出席演出並致辭。

作爲先正達集團中國“推動鄉村振興,共建鄉風文明”的年度大型品牌文化活動,“豐收新時代”深入農村、貼近農民,在過去四年裏,已帶着科技興農的探索、實踐和收穫的故事,走過了安徽巢湖、寧夏賀蘭、安徽阜南和江蘇連雲港。

“輸血”幫扶 “造血”致富,產業幫扶惠及十萬阿旗羣衆

“通過扶貧招聘辦公室的推薦,我加入了阿旗MAP技術服務中心,成爲幫助農戶科學種植的骨幹” “中國中化‘圓夢助學’行動,讓我得以繼續留在校園”——舞臺上,化驗員曹日古噶與天山二小六年級學生韓兆赫的講述,揭開了一段長達10年的央企扶貧記憶。——幫扶不光靠“輸血”,如何運用科技助力當地產業升級、如何爲產業發展培養更多人才的“造血”更爲重要。

2013年以來,中國中化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安排部署下定點幫扶阿旗,作爲中國中化旗下的農業科技全球化企業,先正達集團中國於2019年將MAP技術服務中心落地阿旗,充分發揮企業在當地牧草產業建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用現代農業科技幫助並帶動農戶種植觀念和方式的轉變升級,並探索麪向市場的運行和服務模式。

先正達集團中國MAP業務在阿旗採用了以土地規模經營與農業機械化爲特點的北美模式,這一模式廣泛應用於北美、巴西、阿根廷等農業發達區域。然而,就是這樣一支具有先進技術和豐富經驗的團隊,在一開始卻喫了不少閉門羹。畢竟,他們需要改變的是千百年來的傳統種植習慣,需要說服的是習慣傳統方式的農民。

“三年前,我們剛來阿旗的時候,挨家挨戶去推廣MAP阿旗技術服務中心的科學種植方案,但種植戶根本沒有聽說過我們,他們更相信傳統的老辦法。人家說我們這羣白白淨淨的大學生,一看就不像會種地的。”MAP特作東部區域總經理張純志回憶道,“要讓當地農戶認可我們,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轉機出現在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沙致使很多苜蓿種植戶都受了災。MAP阿旗技術服務中心的鐵三角團隊,第一時間帶着農戶查看受災的苗情,通過調整作物營養和植保方案,增強苜蓿長勢。儘管受了災,但整個作物季結束後,農戶們驚喜地發現,他們地裏的苜蓿產量並沒有受到影響。在災情之下,這幫看起來不會種地的人,反而種出了長得最好的苜蓿,這擺在眼前的效果,終於讓苜蓿種植戶們覺得“這種法兒挺好。口碑相傳,越來越多的阿旗農戶主動找到了MAP阿旗技術服務中心。

“看到種植戶豐收了,也讓我們更加的有幹勁兒。在未來的三年內,我們計劃把現有的服務做深、做大、做紮實,用我們的努力,讓阿旗鄉親富起來。”張純志說。

如今, MAP農場模式已成爲中國中化和先正達集團中國幫扶阿旗種植業發展的主要形式:村幹部帶頭成立村級合作社,MAP阿旗技術服務中心提供全程綜合服務。2021年,阿魯科爾沁旗MAP興農農牧業專業合作聯社成立,現有社員11家,種植面積超過15000餘畝,幫扶農牧民年人均增收約3000餘元。

先正達集團中國黨委書記、總裁覃衡德在活動中表示,MAP進駐阿旗4年來,攜手父老鄉親一起摸索出了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產業幫扶中化MAP模式,成爲助推阿旗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先正達集團中國將繼續發揮農業科技全球化企業獨特優勢,有阿旗政府的鼎力支持,有阿旗父老鄉親們對現代農業增產增收的強烈渴望,我們一定能夠打造出一個鄉村振興的阿旗樣板。”

據悉,2021年10月,阿旗“MAP幫扶農場”案例榮獲“第二屆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最佳減貧案例,MAP幫扶工作隊也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的表彰。

訂單種植與可溯源技術加持 地標農產品走上品牌升級路

今年的“豐收新時代”活動現場,帶有特殊身份標籤的阿旗特色農產品被送到了互動觀衆的手中。

阿旗地處北緯44度,具備獨特的土壤、水、空氣等自然條件,擁有6個國家級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1個集體商標。但由於基礎薄弱,缺乏整體規劃和運營,本地農產品知名度、品質和利潤都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打造地理標誌農產品、促進農產品“三品一標”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爲助力阿旗地標農產品品牌“出圈”,打造具有阿旗特色的鄉村特色產業,先正達集團中國運用“訂單種植”和“溯源技術”兩板斧,着手在當地打通種植、銷售雙循環,推廣綠色高質高效種植技術模式。

阿旗小米率先走上了這條突破傳統模式束縛的品牌化之路。MAP農場合作社與蒙天糧油合作開啓訂單種植模式,在天山鎮新平村和扎嘎斯臺鎮烏蘭哈達嘎查村約1800畝的土地上,優化阿旗小米的栽培管理措施,實施標準化種植方案。MAP阿旗技術服務中心提供的作物營養、植保、農機作業、智慧農業、全程技術跟蹤等綜合服務,讓阿旗小米長勢旺盛、收成喜人。

如何解決農產品“上行”痛點,讓科學種植的阿旗小米質量更優、品牌力更強、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先正達集團中國運用MAP beSide全程品控溯源技術爲阿旗小米發放“數字身份證”,讓品種篩選、種植全過程管控、加工過程管理及銷售物流監控等精細化管理全流程實現掃碼可見。這項技術的運用,既提升了阿旗小米品質,又提高產品溢價,爲阿旗農牧產業高質量發展探索了一條可行的“三品一標”升級道路。

目前,具有這張“數字身份證”的阿旗小米已於今年10月進入市場,年產量約爲500噸,今後還將繼續擴大生產。同時,先正達集團中國也已啓動針對阿旗塔林花牛肉和羊肉的源比鄰溯源項目,持續助力阿旗農產品牌升級。

小農戶融入大農業 MAP與合作社闖出“共富路”

自2019年落地阿旗以來,先正達集團中國MAP業務以農民合作社爲紐帶、幫扶農場爲基礎建立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成爲當地聯農帶農的有效模式,也收穫了合作伙伴和農戶的支持和認可。此次“豐收新時代”活動中,先正達集團中國特別頒發的“聯農致富帶頭人”獎和“科學種植帶頭人”獎項,也講述了這一模式在阿旗生根、成長的故事。

獲得“聯農致富帶頭人”獎項的郭景坤是MAP業務在阿旗落地的首批踐行者。2018年,爲了實現大型農機作業和規模化種植,帶動農戶共同致富,阿旗新平村副書記郭景坤通過入股分紅和土地流轉的方式,聯合6戶種植戶成立阿魯科爾沁旗國仁衆化農牧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360畝。

在MAP阿旗技術服務中心落成後,郭景坤率先與MAP展開合作,採用MAP爲其定製化的種植全流程託管服務,當年每畝即增收400元。這讓許多村民慕名而來,主動尋求加入合作社,如今,由郭景坤一手打造的國仁衆化農牧專業合作社擁有近3000畝土地,新平村90%的土地都已實現流轉和入股分紅。

“合作這些年下來,對MAP最大的感受就是省心,農藝師常年在田間地頭,種肥藥的用量和施用時間都安排得清清楚楚,技術方面完全不用自己操心,不僅成本減少,產量也獲得很大提升,真的感受到了科學種田的厲害。前幾年我們村玉米產量每畝不足千斤,和 MAP合作之後,通過測土配方種植和鹽鹼地改造等一系列科學種植管理,預計今年畝產能達到1800斤左右,這樣的產量在過去想都不敢想。”郭景坤錶示。

爲了讓更多農戶從傳統種植方式中走出來,郭景坤介紹種植大戶、種植專業合作社與阿旗MAP技術服務中心對接,召開農民培訓會,讓更多的種植戶瞭解、接受科學種植並從中獲益,迄今共計引流及服務土地面積達8萬多畝。

“聯農致富帶頭人”獎項獲得者周光宇是一名阿旗的大學生村官。這位熱愛農業的年輕小夥兒在大學畢業後選擇返回家鄉競選村長,帶領家鄉人民脫貧致富,至今已堅持10餘年。他是當地有名的種地能手,平時也堅持學習科學種植技術。

2022年,周光宇與MAP阿旗技術服務中心接觸瞭解後,非常認可中心的科學種植技術方案,把自己種的玉米和穀子全部採用MAP技術服務方案,並在阿旗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全程採用品控溯源,在品質得到保障的同時,訂單收購價格也比市場價高出0.5元/斤,預計每畝收益會比往年增收150-200元。

“有中國中化和先正達集團中國的傾力相助,阿旗一定能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農牧業高質高效、農村牧區宜居宜業、農牧民富裕富足上邁出更大步伐。” 活動上,赤峯市阿魯科爾沁旗旗委副書記、人民政府旗長陳虎男表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