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語助聽服務” 是廣東省與人公益基金會資助的項目,目前已培育了數百名能用手語簡單與聾人朋友溝通的志願者,該項目根據求助者事件的難易程度及現實需求進行合適的手語志願者匹配,並藉助“AI字幕視頻”功能,雙管齊下地爲全國各地聽障人士提供手語志願服務,幫助他們更高效地與外界溝通。
科技賦能手語服務,讓聾健溝通更便捷
小霖(化名)是一名聽力一級殘疾的手語聾人,無言語能力。近日小霖因一則事務糾紛,需要外出會見律師,考慮到線下溝通的困難以及糾紛的複雜性,他預約了“AI手語助聽服務”,希望能夠協助他與律師溝通。
“手語志願者可以看懂並表達我的意思,他們的自然手語也很流利。”小霖說。手語是很多聽障人士與其他人溝通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但現實生活中手語不可能人人皆懂,因此手語翻譯服務對聽障羣體來說是重要且緊迫的需求。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我們會自己用筆在紙上寫或者用其他溝通軟件輔助一下。但如果遇到大事,比如就醫或者會見律師,能夠有線下手語翻譯或者遠程視頻來幫我們與他們進行溝通,就方便多了。”小霖說,由於聽障人士表達的語言結構與健聽人語言結構存在一些差異,彼此交流會存在溝通障礙,健聽人有時候並不能完全理解他們表達意思。
比如,健聽人的口語表達“請問你需要幫助嗎?”,手語人的語序是:你/幫助/要。
小陳是一名已有3、4年學習手語經驗的志願者。“一開始是因爲覺得手語很有趣,後來發現自己喜歡上了手語。手語形象生動有趣,像是一塊敲門磚,進入到了聽障朋友們的圈子裏。”小陳說,“在服務過程中因爲自己的加入,讓聾健的溝通變得更簡單高效,這是最開心的事情。”
擁有15年學習經驗的資深手語翻譯的小關作爲小霖的手語服務者,第一次使用項目的“字幕視頻”功能。“這個軟件很實用,能一邊看手語翻譯,一邊有人說話(時)出實時字幕,還能手動輸入文字。”她表示,通過科技賦能手語,能夠讓更多聽障人士享受到社會進步的福利,也能夠進一步搭建聾健共融的溝通橋樑。
“AI手語助聽服務”累計服務聽障人士66人次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有聽力殘疾患者達2780萬人,佔全國殘疾人的30%以上,居於各類殘疾之首,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最多的國家。《世界聽力報告》表示到2050年,將近25億人將患有某種程度的聽力損失,其中至少7億人將需要康復服務。在此背景與需求下,廣州市番禺區音書無障礙溝通研究中心發起“AI手語助聽服務”公益項目,旨在爲手語愛好者提供學習 平臺,培育一支手語志願者服務隊,幫助聽障朋友更便捷地就醫及辦事。同時藉助AI技術,志願者還可以遠程支持,從而達到協助聾健溝通,降低服務難度、提高溝通效率的目的。
據悉,“AI手語助聽服務”是第九屆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資助項目,支持單位是廣東省與人公益基金會,實施單位是廣州市番禺區音書無障礙溝通研究中心。目前,“AI手語助聽服務”項目已累計服務聽障人士66人次,服務類型包括協助聽障人士就醫、模擬就業面試、提供法務糾紛的手語服務等。同時該項目還累計產出手語教學視頻和聽力普及視頻約30條,並在各平臺累計播放超20萬次。粉絲從500多名增長到近2000名左右。通過平臺向公衆科普簡單的手語知識、聽力殘疾預防知識等,讓全社會更關注聽力健康及聽障朋友的無障礙溝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