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百年華西壩,平安新“楓”景

微風輕輕吹拂,銀杏樹影搖曳,恍惚間錦官城內遍地金黃。

“城南鐘聲”在午時響起,迴盪在人們的耳畔久久無法忘懷,這聲跨越了近百年的“呼喚”渾厚悠遠,喚醒了華西壩人的“專屬記憶”……這座建於1926年的鐘樓是華西壩建築羣中的一座標誌性建築,也是成都市的地標,它記錄着華西壩百年間的人來人往,陪伴着華西壩人走過96載春夏秋冬,見證着這座城市的歲月變遷,成爲了一道餘韻悠長的獨特風景。

秋日裏的華西壩如往常一般熙熙攘攘,車流密集如織,行人步履匆忙,在這2.5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落着世界規模第一的綜合性單點醫院,華西醫院、華西第二醫院、華西口腔醫院、華西第四醫院共同構成了全國最大的醫療體,每天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患者絡繹不絕,日均人流量高達12萬,年均人流量更是遠超千萬。轄區內還有龍江路小學、成都七中、四川大學華西校區、成都旅遊集散中心等重點單位,日均人流量逾25萬。這樣一方喧囂擾攘的區域至今保持着平安有序,少不了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區分局華西壩派出所的默默守護。

近年來,華西壩派出所錨定“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實踐和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因地制宜探索適合轄區治理的特色警務,初步形成了以 “醫患守護神”“護學平安圈”一所雙翼引領區域平安的“一所一品”警務模式,實現了轄區違法總警情每年下降25%以上。

自成立以來,華西壩派出所先後獲評“四川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先進集體”“四川省公安系統‘萬警進萬家’親民助民活動先進集體”“成都市工人先鋒號”“全市公安基礎工作成績突出單位”“派出所規範化建設成效突出基層單位”“最強黨支部”等榮譽,兩次立集體三等功;湧現出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四川省優秀人民警察王畯等先進典型。

守正創新,四維防範體系守護平安華西

10月22日一早,華西壩派出所所長潘恆來到派出所上班,剛打開電腦就收到兩條系統信息,其中一條顯示有一名重型精神病患者預約當日上午前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就醫。收到信息後,潘恆立即與醫院的執勤民警、安保人員溝通,對該患者進行重點關注。瞭解到該患者是定期到醫院接受治療,目前精神狀況穩定後,潘恆懸着的心才得以放下。“類似病症的患者若存在精神狀況不穩定的隱患,我們的民警和醫院的安保人員會全程跟隨就醫,避免發生公共安全風險。”潘恆說,這就是全省首創“智慧警醫共建”新機制的運行實踐。

在華西醫院周邊,各類涉醫附屬產業、旅店業及商業體林立,人流車流高度密集,給派出所的區域治理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以華西醫院爲核心的四維立體防控體系和“智慧警醫共建”新機制便應運而生。

多重聯動。派出所、街道辦、醫院三方力量聯動組建了“平安網格聯防專業隊”,合力開展街面巡邏、突發案事件快速處置和“醫托”“號串串”“藥販子”等涉醫違法行爲集中整治工作,並建立黑名單制度,從源頭上堵住監管漏洞。

科技賦能。率先在全省推出重點人羣實名就診信息覈查預警機制,日均無感覈查人員14萬人,成爲全國首批落實中央八部委關於高風險就診人員信息共享預警要求的單位。

以打促防。嚴打扒竊等影響羣衆安全感的侵財類犯罪,嚴處各類擾亂正常醫療秩序的違法行爲,華西醫院各項平安數據創下近年最佳,醫患糾紛每年下降30%以上,違法警情連續保持兩位數下降,全天“零發案”成爲常態。

2020年4月,華西壩派出所根據線索,聯合分局網安大隊成功破獲四川省首例破壞國家級重點醫院計算機系統團伙案,抓獲4名利用網絡技術手段惡意擠佔華西醫院網絡掛號資源搶號,並以200至800元不等價格售賣給患者非法獲利13萬餘元的犯罪嫌疑人,羣衆紛紛拍手稱快。

2022年1月,華西壩派出所副所長、執法辦案隊隊長王天冰帶領民輔警們不眠不休連續奮戰31個小時,將一名在華西附二院實施盜竊的“賊娃子”抓獲,找回報案羣衆爲孩子治病的部分錢款,並主動捐款湊齊了一萬元“救命錢”。事後,報案羣衆感動萬分,專門到派出所送上一面印有“熱情服務 廉潔奉公 人民的好警察”的錦旗以表感謝……

多元共治,矛調關口前移風險化解在小

妥善調解涉醫矛盾糾紛對於維持好公共醫療秩序、促進醫患關係和諧具有重要意義。華西壩派出所自成立之初便設置了專門的“人民調解室”,由調解專家和經驗豐富的社區幹部組成調解團隊,對各類矛盾糾紛進行調解。

2019年,派出所對調解團隊進行“提檔升級”,首創“涉醫矛盾調解天團”——主動商請司法、衛健部門在華西四家醫院建立“醫警調解室”,邀請醫學專家、教授入駐,通過公安部門、調解機構以及業內知名專家優勢互補,將法律知識、醫界權威和羣衆工作結合起來,三方共同“會診”醫患糾紛,疏通“病患癥結”,將涉醫矛盾糾紛化解在一線。

“矛盾糾紛如何能夠化解在小?我們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實踐,最終‘楓橋經驗’給了我們答案。”華西壩派出所副所長、社區警務二隊隊長羅園說,由於華西壩轄區人流量大、流動人口多、人員結構複雜,矛盾糾紛往往發生於街頭巷尾、醫院診所、小區院落,派出所主動申請作爲全區應用“四川e治採”小程序和 “四川e碼”的試點單位,深度結合“六進六邊”“萬警進萬家”等走訪活動,積極發動羣衆發現、報告風險隱患,努力實現矛盾糾紛“處早處小”。2021年來,先後發動羣衆力量摸排矛盾風險2833條,均全部在事前管控化解到位,無一造成現實危害。

警務便民,政務服務提質溫暖百姓民心

2019年10月30日,兩臺24小時自助身份證明辦理終端機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第二醫院正式運行,來院就診患者可通過終端機辦理臨時身份證明和戶籍證明,還可通過驗證父母人像信息打印子女身份證明,這一舉措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屬首創。

派出所副所長、社區警務一隊隊長王畯回憶到,他以前還在分局辦證中心工作時,和同事扛着照相機幾乎跑遍了全市所有的醫院、養老院、社區衛生中心,甚至到ICU病房裏爲沒帶身份證件的重症患者辦過證,這兩臺機器的投入使用不僅方便了看病羣衆,還節約了警力。據統計,自助身份證明辦理終端機投放以來,共計爲看病羣衆出具身份證明7000餘份,獲得了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及省內外多家媒體報道和羣衆點贊。

在全省率先建立醫院警務室、全市率先設置社區“一站式”服務辦證點的基礎上,華西壩派出所探索建設集巡邏防控、社區治理、法律服務、政務辦理爲一體的“7x24小時”警務工作站華西醫院升級版。今年,派出所採取在線和公函查詢的方式,探索推行了辦理無犯罪記錄證明的新模式,爲600餘名華西醫學院學生集中辦理了無犯罪記錄證明,獲得了華西醫院老師、學生和家長的一致讚譽。

羣衆工作是一本翻不完的書,人民滿意是一條走不完的路。成都武侯公安華西壩派出所將以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爲契機,以黨建統領、多元化解、整體防控、精細服務爲抓手,不斷完善“智慧警醫共建”機制,爲推動更高質量的平安華西建設添磚加瓦,讓平安新“楓”景常駐百年華西壩。(趙芸 李阿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