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合安助力25只小海龜“回家”

11月2日,由海合安集團旗下成都極地海洋公園人工繁育的25只綠海龜在海南省三沙市北島成功放歸大海。這是繼今年5月國際海龜日活動之後,海合安開展的又一次海龜放生。作爲中國文旅休閒消費產業的管理平臺,海合安集團秉承“從心向善,良性共生”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近年來持續投入科研保育,成功救助了上千只瀕危海洋動物。

“回家”前,25只小海龜經歷了“野化訓練”

據悉,此次放歸是海合安集團聯合中國海龜保護聯盟,首次組織將海洋館人工繁育的海龜回補自然。選擇西沙羣島作爲放歸地,是因爲其擁有優越的水質條件和充足的天然食物,也更少受到人類活動影響。

看似短短的一段回家路,背後卻包含着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放歸前,成都極地海洋公園的工作人員對人工繁育的小海龜定期監測,選擇體重、體長等各項數據達標的海龜,提前運送至海南省水生野生動物救助站。

爲了確保小海龜順利回到海洋,提高在野外的存活率,暫養過程中小海龜接受了“野化訓練”。三亞作爲臨近海洋的區域,擁有更爲豐富的天然食物來源。工作人員選擇天然的藻類植物、水母、活的小魚小蝦作爲餌料,豐富營養物質;同時三亞的氣候以及天然水域的鹽度和水溫更爲接近海洋的自然環境狀態,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野化訓練可以提升海龜對野外環境的適應能力。

經過長達半年多的“野化訓練”,練就一身生存本領的小海龜終於可以“回家”了。放歸時,小海龜慢慢爬向廣闊的大海,入水後工作人員持續查看跟蹤,看着小海龜遊向海洋的深處,最終回到自然的懷抱。

人工繁育和野外救治的兩種保護機制並重

據悉,此次放歸的綠海龜是2021年9月出生在成都極地海洋公園的,這也是公園首次成功放歸人工飼養條件下培育的綠海龜。截止到目前,成都極地海洋公園已成功繁殖出200多隻綠海龜,實現了人工飼養環境下綠海龜的成功繁育機制。與此同時,青島極地海洋公園在去年8月還實現了人工飼養環境下紅海龜的繁殖,爲開展增殖放流、保護海龜資源奠定了良好基礎。

除了將人工繁育的小海龜放歸外,救助和治療,也成爲海合安海龜保護機制中的又一重要手段。旗下的天津和青島極地海洋公園先後救助了一批受傷的海龜,在經過工作人員專業的治療和悉心照顧後,在漁業漁政部門的指導下將它們放歸自然。

海龜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海洋生態系統中重要的指標物種和旗艦物種。對此,海合安集團持續加大了對海洋生物飼養技術的投入,更深入地瞭解海洋及其環境生態,形成了人工繁育和野外救治二位一體的海龜保護機制,持續推進海龜保護和繁殖事業。

持續推動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

據瞭解,海合安集團旗下青島、天津、成都和武漢四家極地海洋主題公園,作爲重要的海洋動物保育研究和救助機構,多年來積極踐行保護海洋動物和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從2010年至今,已成功救助包括綠海龜、玳瑁、紅海龜、江豚、斑海豹等30多個品種、上千只(個)瀕危海洋動物。

這一切都離不開海合安對自身理念的持續深耕。海合安集團致力於海洋動物繁育和保護,倡導向善而行,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每年投入專項資金用於支持瀕危動物的遷地和就地保護項目,通過開展科研保育和救助活動,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取得新成效,深入開展瀕危動物的人工繁殖研究,爭取更多人工繁育物種的突破,爲維護野外瀕危動物的種羣數量提供支持。海合安集團願攜手各界,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家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