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王萬嶽,這位退休教師在西安市閻良區人民醫院心臟停止跳動,享年76歲,他用捐獻遺體和角膜的大愛之舉爲生命畫上句號。
“我們有兩個女兒,假如我們沒了,操辦起來太麻煩了,還不如把自己捐了……那就好,一起捐,能用了用,不能用了就做醫學研究吧。”當問到丈夫王萬嶽生前爲什麼會立下捐獻遺體和眼角膜的遺願,80歲的吳勇依平靜地說。
11月8日下午,吳勇依送別因病離世的丈夫王萬嶽。根據老人和家屬的意願,西安市紅十字遺體捐獻中心和西安普瑞眼科醫院紅十字眼角膜捐獻工作站的工作人員立即趕赴醫院,爲王萬嶽老人完成眼角膜捐獻和遺體告別儀式。
據介紹,享年76歲的王萬嶽生前是西安閻良鐵路職校的一名人民教師,曾是學校最早教授計算機的老師。2021年6月王萬嶽老人被查出白血病,他教過的學生得知消息後,紛紛給老師家裏寄錢、打款,但都被吳勇依婉拒了。吳勇依說:“受不起,受不起,學生的心意我們領了。”這個深秋,雖然王萬嶽老人一直積極治療,但終究不敵病魔,病情惡化生命垂危,彌留之際還再三叮囑妻子:“人體器官捐獻登記卡在第二個抽屜裏,別忘了我的願望。”
王萬嶽的遺體, 將“重返講臺”成爲“大體老師”。“大體老師”是醫學生們對捨身奉獻於醫學研究的人的尊稱。“大體老師”讓醫學生們不僅得以研習人體結構,更爲他們攻克醫學難題提供可能。而王萬嶽的眼角膜將於近日由西安普瑞眼科醫院移植給數名角膜病患,幫助他們重見光明。
統計數據顯示,角膜盲是僅次於白內障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角膜移植手術是目前治療角膜盲最有效的手段,約80%的患者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脫盲。捐獻的角膜,每片供給不止一人,可以幫助數名患者擺脫黑暗,重獲新生。
近年來,在市、區紅十字會和衛健系統的共同努力下,西安市的遺體器官捐獻工作在持續深入地向前發展,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加入到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行列,廣大羣衆逐漸認識到遺體器官捐獻是挽救患者生命、服務醫學發展、傳遞人間大愛、促進社會文明的高尚事業,是愛心傳遞和生命接力的旅程。(西安市紅十字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