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能提升班開課 尚德機構助力困難羣體提升就業能力

職業技能培養已經日益走入人們的生活,在廣大勞動者的職業生涯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本案例描述了職業教育領域的老牌企業尚德機構響應國家號召,聯合北京市海淀惠澤社會工作事務所共同發起“幸福泉”職業技能提升班,在疫情期間爲符合條件的羣衆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其就業能力的責任擔當。

關鍵詞:尚德機構;職業教育;社會責任;促進就業;科技賦能

案例正文:

職業技能教育在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就業、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延遲就業、緩減就業壓力、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增進社會和諧穩定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顯。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加強高級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鞏固和發展工人階級先進性,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爲響應國家要求,更好地促進困難羣衆就業過程中學歷和技能提升,經北京市海淀區溫泉鎮民生辦(民政事務)指導、同意,2022年6月,尚德機構聯動北京市海淀惠澤社會工作事務所,走進北京市海淀區溫泉鎮困難羣衆救助服務所(下稱“困服所”),共同發起“幸福泉”職業技能提升班。

據介紹,溫泉鎮地區符合條件的困難羣衆,即低保低收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特困人員等社會救助對象家庭中存在需要的適齡羣體,以及因家庭經濟困難、或因疫情導致臨時陷入學業困境但存在學歷提升和職業培訓需要的“邊緣性”羣體,在報名並通過審覈後即可成爲“幸福泉”職業技能提升班的學員。

尚德機構疫情期間爲困難羣體送課程

49歲的劉萍就是此次“幸福泉”職業技能提升班的學員之一。看到招生信息後,因疫情待業在家的她激動萬分:“我一看有這個機會,就想試試。我跟別的學員可能不一樣,一點兒基礎都沒有,說白了就是從零開始。但我就是想提升提升自己,突破一下自己,看看能不能再往上走走。”

提交申請材料後,劉萍加入了尚德機構研究生考試培訓課程。如她所料,剛開始學習時的確遇到了困難。“我剛開始是聽直播,但跟起來有點難。後來我就聽回放,一遍一遍地聽,慢慢也就聽懂了。老師講課真的很好,非常清晰,而且他們都特別有耐心。因爲我不懂的特別多,就老去問很多問題,但他們都是馬上就給我解答了,從來沒有不耐煩,而且他們一講我基本也都能明白。每個老師每堂課都講得非常細心到位,解答能力也特別好,我覺得他們知道的比我要多得多,我都很喜歡。”

劉萍特別提到了邏輯學,這是一門門檻較高的學科。“我一開始覺得挺繞的,不過經過牛老師的講解,我竟然全聽懂了,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現在甚至覺得蠻喜歡的。我覺得經過這幾個月的學習,鍛鍊了我的學習能力,也擴展了我的思維,覺得更自信了。”

漸漸地,劉萍愛上了學習。“我一有時間就聽課,現在每天至少要學兩三個小時,多的時候差不多六七個小時。到我這個年紀,注意力和記憶力都比年輕人要差點,但我覺得我的堅持力應該要比他們強點,自制力也比較強。反正我就慢慢學唄,一點一點地學也就學會了。這歲數了也就活個心態,活到老學到老嘛。”

不過,由於基礎薄弱,劉萍還是沒敢報名今年的考試。但她對明年參加考試的自己充滿信心:“我覺得我現在有一點入門了,進步挺快的。我覺得要是抓緊時間的話,應該差不多能考過。而且我給我孩子也報名了尚德機構的課程,希望他們能在工作之餘繼續提升自己,提高職業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劉萍之前也是在教育培訓行業工作,她說自己在尚德機構的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通過跟同學和老師的交流,增強了我與人交往的能力,老師們說話的語氣、思路都對我有影響,拓展了更多可能性,也讓我燃起再就業的信心和勇氣。我想完成學習之後,我能夠更好地在教育行業深耕。”

“尚進生計劃”用教育點亮學員人生

此次與溫泉鎮困服所聯合發起的“幸福泉”職業技能提升班,是尚德機構“尚進生計劃”的最新實踐。“尚進生計劃”是尚德機構2016年結合自身優勢和特色,秉持“尚心聯夢立德樹人”理念,以“用教育點亮人生”爲願景,打造出的“互聯網+職業教育”公益項目,旨在幫助更多人提升學歷水平和就業能力,促進更多地區實現教育公平。

最初,“尚進生計劃”僅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昭覺縣開展,憑藉良好的口碑和成效,2019年涼山州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函,將“尚進生計劃”推廣覆蓋到涼山州全部17個縣(市),由各地扶貧、教育、宣傳等相關部門共同配合項目落地實施;2020年又逐漸推廣至貴州、陝西、青海等全國多個省份,同時不斷拓寬服務範圍、創新服務內容。

截至2022年9月底,“尚進生計劃”已落地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爲包括鄉村教師、支教老師、鄉村基層幹部、婦聯幹部、困難羣體等總計5582人免費提供了多種類別的學習機會。

除發起“尚進生計劃”外,尚德機構多年來還積極聯合各類合作伙伴,助力教育公平。例如,聯合杉樹支教,發起支教教師招募計劃;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小小公益傳播官”評選活動;聯合太陽語夢想學院,發起“夢想助學計劃”,爲成骨不全症(俗稱“瓷娃娃病”)患者提供免費培訓課程;聯合騰訊公益等,發起“UP職計劃”和職業教育公益聯盟,爲需要幫助的人士提供免費課程等。

深耕“師資+科技” 提升學員就業能力

就業是民生之本。近年來,國家對就業的重視有目共睹,而職業教育作爲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繫最緊密、與就業民生關係最直接的教育類型,在促進就業、助力民生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深耕職業教育近20年,尚德機構通過“師資+科技”雙重助力,不斷提升對學員學習效率和學習體驗,從而高效提升學員的就業能力。在師資方面,尚德機構通過完整的教師評級體系和師訓體系,不斷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和教學水準,打造出一支風格各異卻水平高超的教師隊伍,幫助學員高效掌握知識。

在科技方面,尚德機構藉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科技,幫助學員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並與通過分析學員數據,適時調整學習方案,推送更具個性化和針對性的題庫,幫助其重點彌補自身薄弱之處。

像劉萍這樣的學員,在尚德機構不勝枚舉。尚德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期間,希望在尚德機構的幫助下,能夠讓更多人充分利用居家時間提升自我價值和職業技能,爲就業和再就業積蓄力量。未來,我們也將繼續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爲穩就業、保民生做出更多貢獻。”

案例評點:

“就業、升學都是民生保障的‘支架’,教育培訓機構爲地區困難羣衆提供免費的資源和福利,是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落實好資源精準對接工作,確保服務到位、公平公正。”

——溫泉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崔航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