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者的腳步——2021年中電裝備公司員工“出征”側記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奮鬥的中電裝備公司員工在2021年留下了一串串難忘的足跡。

爲了24個在執行項目和新項目的開發,公司249人次前往海外,駐外總天數近3萬天,其中85人駐外超過200天。

如果算到一個人身上,3萬天就是82年。這是一個人一生的時光!在2021年,中電裝備海外員工用自己的腳步,丈量出了生命可以攀登的新高度!

出發

對於海外工程建設者來說,每一次出發都是一次出征, 每一個與家人告別的身影都閃耀着時代可愛的光芒。

經過短暫的國內假期,非洲區域中心的張祥這次出發的目的地是肯尼亞。就要告別家鄉的椰子林和南國的海岸線,還有幾天來一直偎依在身邊的女兒,張祥的心裏有着說不出的惆悵。女兒的幾歲生日幾乎就是他駐外的幾個年頭。從進入公司的那天起,他就來到了非洲。從坦桑到肯尼亞,從肯尼亞到埃塞,從埃塞再到肯尼亞,張祥已經習慣了與家人的天涯相隔,也習慣了非洲高原上的陽光和季風。與女兒和家人告別的心路並不平靜,對家的留戀和思念他只能藏在心底,因爲他還有一個夢想、一個願望要實現。

阿根廷總代表趙宏彬出發的路充滿波折。從北京出發,輾轉經杭州、韓國首爾、荷蘭阿姆斯特丹,最終抵達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全程時長近56個小時。疫情下的防控政策讓此時的旅途增加了幾分悲壯的色彩,他心裏暗暗說,“既然飛越幾萬公里來到了阿根廷,就一定要做出點什麼”。

鞏靜濤曾經長期在緬甸工作,他負責的輸變電工程已經順利實現竣工,不僅爲當地500萬用戶送去穩定電能,過硬的工程質量也被譽爲緬甸電網新的標準和高度。2021年年底,帶着大家的期望和重託,也帶着對緬甸局勢暫時的遺憾,他又奔赴孟加拉國開始一個新的市場開發。雖然時間很短,但他積極與當地各類資源聯絡,很快就獲得了重要的市場信息,完成了對孟加拉國市場的第一階段分析,向着成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巴基斯坦默拉直流輸電工程順利竣工、投入運行,而此時運行維護的重擔一點都不比工程建設期少。儘管有疫情的陰影,儘管有時局動盪的威脅,但第三事業部超過半數的人報名赴巴。請纓是一種選擇,他們選擇了逆行出征,也選擇了某種放棄,但他們的選擇註定會爲生命注入不一樣的色彩。

2021轉眼即逝,時光荏苒留下中電裝備員工不屈、堅韌、樂觀的足跡。這足跡彷彿串串音符,傳奏着美好的旋律,不知會打動多少人的心扉。

堅守

在沙特阿拉伯阿巴哈,沙特智能電錶項目部梅海江即將迎來他在當地過的第五個春節了。從項目開發到執行的整個週期,梅海江全程參與。從電錶安裝、調試到投入運維,從拜訪業主、研討談判到現場消缺,在他的時鐘裏,幾乎每一秒都和沙特項目聯繫在一起,和項目團隊聯繫在一起。國內的各種節假日對他而言早已失去節假日的意義,而國外的節假日則是他對工程進度和問題進行思考總結的好時機。

500萬隻電錶成功上線,系統運行各項指標良好,電費回收率顯著提升,業主的讚揚和肯定給梅海江和團隊的每一個人都帶來了強烈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來自於國家電網深厚的技術積澱,來自中電裝備的智慧能量,來自項目團隊全體人員在阿拉伯半島創造的當代中國神話。

闕呈新作爲非洲區域中心總經理已經是第三次推遲迴國的時間,這次任務成爲他來到非洲區域中心後駐外時間最長的一次。駐外已經超過1年,但進入10月份,埃塞國內戰事突起,形勢急轉直下,中心所有在埃塞人員緊急撤離回首都,使館開始着手做包機和撤僑的準備。物資、車輛、現場、人員、資料各類應急準備迅速啓動,區域中心按照最嚴峻情況部署應對。進入11月份,埃塞戰爭局勢稍有好轉,緊接着最新一波新冠疫情席捲非洲。埃塞團隊面臨着緊急狀態、疫情肆虐、工程延誤、業主談判的多重考驗,但所有人員臨危不懼,闕呈新與戰友們沉着應對,在極爲困難的情況下實現全年收匯收款目標。

在烏克蘭佐菲亞風電項目現場,烏克蘭代表處總代表黃正謙和同事張江宏、方銘典每日往返於業主辦公室與施工現場,做好工程協調管理各項工作。他們被亞速海岸的風吹打、變得黑紅的臉龐,寫滿了堅毅。

第二事業部賈永健,結束巴基斯坦項目工作又趕赴巴西一線,兒子出生後每一個生日他都錯過了,2021年孩子的5歲生日,他“又雙叒叕敠”缺席了。

對海外工程人來說,生活中的缺憾造就了他們不缺憾的理想。2021,中電裝備員工不一樣的堅守,守住了安全和工期,守住了初心和使命,守住了海外工程建設者的尊嚴。

探索

作爲巴基斯坦默拉輸電公司負責人,2021年並不是張蕾初次踏上巴基斯坦的年份。事實上,她在項目初期就參與了一系列談判。她還清晰地記着在卡拉奇談判時,當地一起爆炸就發生在談判酒店幾個街區之外的地方。在巴基斯坦默拉直流輸電工程投運後,她擔負着更加重大的責任,承擔起公司第一個大型海外直流運營公司的破冰起航。組建磨合團隊,按時收回電費,管理運營公司,人員安全安保,每一項工作都不輕鬆。她用新時代女性特有的堅強、智慧和專業素養,傳遞着對國際工程業務的深刻理解,傳遞着面對問題時不退縮、要結果、講方法的勇氣和堅持。當談判進入僵局,當業主無端反覆,她也真實地感受到內心被冰透的感覺,但她和團隊依然微笑着面對,用心地填平所有的分歧。

2021年最後的一天,當巴基斯坦默拉輸電公司按期收到電費付款單的一瞬間,所有的努力也許都是值得的,付款單上那串串數字也彷彿有了不同尋常的溫度。

姚宏是莫桑比克變電項目的經理,當他和團隊來到這裏,沒有多久就發現這裏美麗的風光背後,是當地極爲嚴苛的、讓大家未曾預料的工程管理要求。申報評審都在線上,諮詢工程師分佈在世界各地,文件一再被退回。以前的經驗似乎失去了魔力,對非洲國別想當然的認知被碰得粉碎,習慣於國內設計習慣的設計院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找不到北,前後方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分歧。

逆境的出現也許就是爲了書寫新的篇章。無論是作爲一名老資格海外項目管理者的姚宏,還是第一次成爲項目管理團隊一員的朱德兵,他們積極地尋找對策,在多次摸索之後,成功地與業主、諮詢工程師建立起暢通的渠道,雙方合作開始走上正確的軌道。

探索永無止境,探索更充滿艱辛、甚至是痛楚。無論是在巴基斯坦,還是巴西,無論是非洲,還是東南亞,中電裝備公司員工每天遇到的問題,就像天下沒有一片相同的樹葉一樣,也從來不會重樣。他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也許就是海外工程的魔力和魅力吧!

今天的中國,百年奮鬥歷程照亮着未來的路,今天的世界,所有中電裝備公司的員工以及所有像他們一樣的海外工程建設者們,正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努力地刻畫下中國的印記。

在巴基斯坦的默蒂亞里和拉合爾,佔地廣袤的換流站在南亞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在烏克蘭南部梅利托波爾市,當地居民正期待着風電機組拔地而起、直入雲霄;在莫桑比克,在阿根廷,在土耳其凡城,在巴西的巴拉納瓜港口和米拉格瑞斯,在一個又一個海外項目現場,中電裝備員工忙碌奮戰的身影,正在吸引着更多世界的目光。(朱利偉 張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