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美麗中國注入綠色動能(品牌論)

能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一個國家來說,它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對整個人類來說,它是文明進步的基礎和動力。一部人類文明史,很大程度上也是人類不斷擴大和升級能源種類的歷史。

具體到中國,不同的階段和需要,決定着不同的能源發展路徑。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逐步建成較爲完備的能源工業體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需要,推進能源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成爲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消費國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最快的國家。

進入新時代,中國的能源發展積極適應國內國際形勢的新發展新要求,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新道路,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更好服務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建設,更好推動建設清潔美麗世界。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爲新時代中國能源發展指明瞭方向,開闢了中國特色能源發展新道路。

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中國過去的增長,很多時候是粗放型增長——經濟增長10%,能源消耗可能要增長15%以上。扭轉這種情況,首先要改變能源消費方式,這就需要設立新的制度。實行能耗雙控制度、修訂實施《節約能源法》、完善節能低碳激勵政策……近年來,一系列制度紛紛落地,有力引導能源消費理念的新轉變。

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減少浪費、提高效率,屬於“節流”,同樣重要的是“開源”。關鍵就是開發利用水電、風電、光伏、核電等非化石能源。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0.3億千瓦,佔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45.5%,中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潔發電體系。未來,要繼續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

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找到一種清潔能源容易,但規模應用起來很難。比如要解決成本的問題,不能比燒煤燒油還貴;要解決儲能的問題,不能出太陽有電、陰雨天沒電,造成電網壓力巨大波動……解決這些問題都要有技術的支撐。而探索新技術並把技術產業化的過程,又可以催生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整體產業升級。

推動能源體制革命,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能源既是戰略資源,也是商品。是商品,就可以利用市場化手段來配置資源,從而獲得比較穩定持續的能源供給,以及比較經濟的能源價格。要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還原能源商品屬性,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能源市場,提高能源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生態環境事關人類生存和永續發展,需要各國團結合作,共同應對挑戰。中國應與世界各國一道,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持續深化能源領域對外開放,着力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攜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爲建設更加清潔、美麗、繁榮、宜居的世界添磚加瓦。

如今,中國已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未來的中國,既是富強的中國,也是美麗的中國。我們要大力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爲美麗中國注入綠色動能,既確保“中國號”巨輪能夠繼續劈波斬浪,又爲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