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在我國能源體系中的佔比不斷提升,與新能源發展緊密相關的儲能技術和產業也備受關注。今年以來,各省市加快推進儲能項目的落地,有超過20個省份明確了配套儲能設備的配儲比例。多地加速佈局儲能建設在浙江長興,總投資67億元的新能源電池生產基地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圍繞磷酸鐵鋰、...
應急管理部14日舉行2022年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副局長張昕在會上介紹,2021年,全國礦山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全國礦山共發生事故356起、死亡503人,同比分別下降16%和12.7%。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國煤炭產量41.3億噸、同比增長5.7%,創歷史新高,煤礦發生事故9...
3月15日,隨着一座座儲氣庫供氣閥門陸續關閉,今年的供暖季平穩度過。這當中,我國天然氣儲氣庫建設的技術突破功不可沒。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首席專家鄭得文介紹,地下儲氣庫是天然氣上、中、下游產業產供儲銷體系中的關鍵一環,其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國計民生的“飯碗”作用至關重要。2017年,我國北方...
本報北京3月14日電記者張蕾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日前,我國最大推力氫氧發動機在北京雲崗進行首次試車,發動機啓動運行520秒後正常關機,試車取得圓滿成功。這是該臺發動機成功進行的第二次長程試車,進一步驗證了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的可靠性。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用於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芯一級,...
推進低碳轉型確保能源安全本報記者郭雪巖齊志明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峯碳中和工作。“綠色低碳是世界潮流,沒有綠色低碳轉型就沒有未來可預見的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永生委員介紹,中國石化積極推動能源革...
2022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9週年。共搭合作之橋,共促發展繁榮。中國電力企業參與全球競爭,推動國際合作,構建發展新格局,爲電力短缺的國家帶去更好的電力供應和發展機遇。巴基斯坦默蒂亞裏~拉合爾±660千伏直流輸電項目、埃及EETC500千伏國家主幹網升級改造項目、巴西美麗山二期送出±800...
牟思南齊琛冏從1973年進入河北電力學院(現華北電力大學)求學並留校任教以來,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吉臻已經在電力行業躬耕不輟五十年。從初步走向科研和教育事業的70年代,到“碳達峯、碳中和”如火如荼進行的當前,五十年來,劉吉臻始終不忘初心,在電力科研、人才教育、能源戰略諮詢等方面建樹卓著。他長期...
初春時節,四川、雲南兩省交界處,金沙江綿延窄深的河谷中,一座特高拱壩巍然矗立,這裏是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截至2月17日12時59分,白鶴灘水電站累計安全生產綠色電能200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標準煤消耗624萬噸。如今,溯長江而上,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集團”...
核心閱讀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通知,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這次完善,意在堅持煤炭價格由市場形成的基礎上,明確價格合理區間、強化區間調控,引導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的更好結合。預計今後一段時間,煤炭價格會在當前水平上合理回落,有利於進一步穩定燃煤發電市場...
本報福州2月22日電(記者劉曉宇)2月22日,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製、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13兆瓦抗颱風型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順利下線,這是目前已下線的亞洲地區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的風電機組,也是我國下線的首臺10兆瓦級以上風電機組,該機組國產化率達到了90%...
牟思南齊琛冏“逛花展、猜燈謎、拋繡球、登高許願……”。春節期間,廣東觀音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下稱“觀音山公園”)人氣爆棚,新春上線的網紅打卡點龍鳳天梯、山地越野車等多種奇趣項目也備受市民遊客青睞。觀音山公園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被譽有“南天聖地、百粵祕境”之稱,是集生態觀光、休閒度假和...
央視網消息:今年是推動實現“碳中和、碳達峯”的關鍵之年,核電、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在不斷優化我國能源結構。新春伊始,一批重大新能源項目工程進展順利。位於浙江的三澳核電項目一期工程,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正在按計劃進行。在江蘇連雲港,田灣核電8號機組正在爲反應堆廠房開工做最後的準備。作爲中俄最大...
本報北京2月13日電(記者冉永平、丁怡婷)記者13日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自2021年6月25日正式投產以來,我國首個自營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累計生產天然氣超10億立方米。“深海一號”大氣田是我國迄今爲止自主發現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開發難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氣田,氣田量身定製...
最近召開的各地兩會上,多地公佈了綠色低碳發展的“施工圖”。北京將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穩步推進碳中和行動;上海將啓動崇明碳中和島、長興低碳島、橫沙零碳島建設,積極打造碳中和示範區;浙江提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
本報北京2月2日電(記者丁怡婷)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近日發佈的《2021—2022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高技術及裝備製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5.7%,增速在製造業中保持領先。其中,部分新興製造業行業用電量高速增長,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製造、風能原動設備製造、新能源車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