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在京發佈《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0》。《報告》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嚴格落實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以較低的能源消費增長保障了經濟社會健康發展。隨着我國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十四五”期間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能源結構低碳化轉型將更加明顯,預計到2025年...
紅色湖南,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縱觀浩蕩歷史長河,瀟湘洞庭浸潤着無數革命先烈的丹心熱血,湖湘大地矗立着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信仰豐碑。國網湖南電力賡續紅色血脈,傳承革命精神,矢志在服務“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進程中,擔負時代重任、爭取更大光榮。時間見證奮鬥者永不停息的腳步。在湖南...
產業結構倚重倚能、能源結構一煤獨大、能耗強度居高不下……寧夏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工業地區,受資源稟賦約束,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依賴強,且煤炭消費比重高,因此實現“雙碳”目標壓力大。在減少碳排放過程中,能源電力系統的低碳轉型成爲核心一環。“十三五”期間,寧夏實現新能源發展高比例開發、高水平消納...
近日,世界第七、中國第四大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最後一臺機組順利完成72小時試運行,成功併入南方電網,正式投產發電。至此,該電站12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中國最大的水電基地開啓新篇章。高山峽谷間,曾經湍急的河流變成一個個平靜湖泊,形成巨大的綠色能源基地,爲中國經濟發展持續提供強勁動能。巨型...
不久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託卡馬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創造新的世界紀錄,成功實現可重複的1.2億攝氏度101秒和1.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將原來的1億攝氏度運行20秒紀錄延長5倍。新紀錄進一步證明瞭核聚變能源的可行性,也是向核聚變能源應用邁出的重要...
“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電解水生產綠色氫能,並將二氧化碳加氫轉化爲綠色甲醇等液體燃料,被形象地稱爲‘液態陽光’。”近日,在甘肅省“風華百年路,奮進新隴原”系列活動中,蘭州新區石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姜錦給公衆科普了一項“黑科技”。位於蘭州新區西北部的綠色化工園區,地勢平坦...
由於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長、化石燃料的消耗與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快速上升,掀起一場“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變革已是大勢所趨。作爲一種潔淨的二次能源載體,氫能夠方便地轉換成電和熱,轉化效率較高,有多種來源途徑。諮詢機構威爾森發佈的報告指出,氫是連接可再生能源與傳統化石能源的橋樑,可以爲實現...
我國碳市場將於今年6月底前正式上線交易,碳中和路徑進一步明確。在6月9日晚舉行的人文清華講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發表名爲《碳中和,未來之變》的演講,表示未來碳減排路徑選擇將是“五碳並舉”,即資源增效減碳、能源結構降碳、地質空間存碳、生態系統固碳、市場機制融碳。碳...
科技支撐碳達峯碳中和“截至2020年,我國現有35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示範項目中,商業設施僅有6個,還面臨成本高、週期長、風險大的發展困境。”6月10日,在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範項目交流研討會上,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魏一鳴教授直言我國CCUS產業現狀。作爲我國實現碳...
編者按在新能源電池汽車快速發展之時,氫燃料電池汽車則率先從公交車和重型卡車等商用車發力,開始體驗“氫能時代”。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環保性能佳、轉化效率高、加註時間短、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已成爲新能源汽車重要的技術路線,各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佈局搶佔行業發展先機。我國在新能源電池汽車領域取得...
電動汽車能量補給採用充電模式還是換電模式已爭論多年。雖然充電模式已成爲當前市場主流,但換電模式並未退出市場。最近,工信部和國家能源局決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將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將業界爭論推向了高潮。支持換電模式者認爲,隨着換電站的加快建設,未來換電模式有望躍升主流...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4月下旬,寧夏在銀川召開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第四次推進會,研究部署用水權、土地權、排污權、山林權改革,以改革開路、以創新開題。“創新”“先行”,亦是科技人的使命和擔當。這一年來,寧夏着力加強生態環保科技創新,科技界的“保衛戰”全面打響。雖是塞北,儼...
盛夏時節,巍峨的賀蘭山腳下一處廢棄礦坑改造的公園裏,楊柳依依、流水潺潺,遊人散步乘涼,好不愜意。公園緊挨着一片綠意盎然的葡萄園,一擡頭就能看到賀蘭山的山峯。“以前可不是這樣!”家住附近的寧夏銀川市民李林正帶着孫子在公園遊玩,在他記憶中,過去這裏滿地砂石、塵土飛揚,長期高強度的開採留下一個...
科技日報長沙6月9日電(記者俞慧友)記者9日從長沙理工大學獲悉,該校丁美、賈傳坤教授團隊聯合多家科研團隊,自主研發設計出了世界首款液流電池電極材料大尺度生長設備,並開發出了一種大規模儲能釩電池專用的石墨烯複合電極材料,可顯著提高釩電池功率密度、能量效率和循環壽命,有效降低釩電池成本。這一技...
據新華社海口6月9日電(記者張建鬆陳子薇)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中國海油“深海一號”能源站,將於6月底投產。投產後,每年將爲粵港瓊等地穩定供氣30億立方米。“深海一號”能源站位於南海瓊東南盆地的“深海一號”(陵水17-2)大氣田,距離海南島150公里。“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