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導演徐昂:錯誤,如果不是致命的,它總有一天會是個特別好的故事

雖然《忠犬八公》一直被認爲是一部動物電影,但在作品中,導演細膩地刻畫了人與寵物、人與家庭、人與人之間複雜的情感聯繫。

這期“可以問嗎?” 我們邀請到了中國版《忠犬八公》的導演徐昂,一起聊聊青年人關心的話題。

01 關於寵物

寵物是一些都市 人的心理治癒者

北青:拍《忠犬八公》和你自己養狗有關係嗎?

徐昂: 應該說有直接的關係。我們家養的那條小狗,到今年5月份就十七歲了。我接觸到《忠犬八公》文本的時候,它大概十二三歲。當時我就想,我該怎麼做一個準備,要跟它告別了。因爲狗一過十歲,就很不確定它什麼時候會離開我們。

所以當時這個戲來找我,而且我又喜歡狗,我就說,那就拍一個唄。

北青:你覺得爲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養寵物?

徐昂: 其實還是因爲人需要。尤其是在一個都市環境下孤獨感是超過鄉野環境的,所以其實大多數寵物犬都是在某一個階段作爲人的心理醫生出現的。

現在大家看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養狗的家庭往往開始打開話題和放下手機,很多都是因爲自己家的狗。所以我覺得寵物現在已經是在充當對都市人心理疾病的一種治癒者的角色。

北青:電影裏呈現的父子感情是特別內斂的,但是父親對狗的感情特別外放,爲什麼要這樣設計?

徐昂: 我覺得這是人類的某種常態,當然,在中國我們觀察到(這種情況)更多。

其實人和自己豢養的小動物在一起的時候,就比較容易表達自己,因爲它聽不太懂,你跟它說了什麼,它不會出去說,也不會笑話你。所以人和動物之間在表達情感的時候,人輸出的會比較“過”,跟另一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會相對的理性一點,剋制自己一點。

02 關於家庭

與父母產生誤會時,年輕人可以稍微退半步

北青:所以我們看到,在電影裏兒子說“爸爸對我還不如對那條狗親”。

徐昂: 我們設計的並不是一個完美家庭範本。

父親他可能有的時候的那種表達是這樣的:我不說“不”,或者是我不來打擾你,並不代表我心裏邊對你的行爲沒有什麼認識,沒有什麼反感。(父親)讓自己在另外一個愛好裏的時候,可能就是對你最大的贊成和寬容了。我覺得這也是電影中父親走出去那一刻的行爲的核心含義,但是兒子並不理解。

人這一輩子其實是互相在不斷錯過的,誰家的父母都沒有上過教人如何做父母的學校,可能當他開始會(做父母)的時候,孩子正好已經要離開了;小孩也是,當他開始會做孩子的時候,可能他已經要當父母了,所以一直是不斷錯位的生活。

北青:你期待完美的家庭關係嗎?

徐昂: 我到今天這個年紀,我已經對這個事兒沒有什麼期待了,這不是一個可以被改變的,所以要看你怎麼接受、怎麼認識。

我原來認爲這是一個科學問題,但後來發現這是個哲學問題,如何圓通自洽的事。

北青: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間有誤會的話,孩子可以怎麼去化解?

徐昂: 我覺得很多時候,父母在做出某些決定或者給出看法之後,其實也會猶豫,也會在事後不斷的思考。如果在這個階段站在他們的對立面,試圖挑戰一種權威,會激發他們想要戰勝你的慾望。

實際上,如果你完全表達了理解——我理解你在說什麼,我知道你想說什麼,那一刻他可能會突然間覺得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或者說,他會覺得自己得到了某種意義上的尊重和理解,我覺得這個特重要。

現在我學會了,但是花了很長時間我才學會這個事,以前我就完全沒弄懂。當然了,說句實在話,我不覺得有任何一條彎路是白走的。

你不一定非得做一個特正確的人,在這一刻,你是你自己,就做這件事吧。但是如果非得問我有什麼建議,其實稍微的往回退那半步,我覺得對今天的我來說不難,很容易就能做到。

03 關於工作

如果能力夠,一定有你喜歡的東西等着你

北青:馬上到畢業季了,青年人面臨擇業,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要如何選擇?

徐昂: 每一個人的運氣不一樣。有些人運氣好,一上來就碰到一份自己喜歡的職業。

但我覺得,應當先找一份相對穩定點的職業做下來。現實來講,先給家裏邊一些信心,也給自己一點信心。在職場上不斷受挫,我覺得是個特別不好的的經歷。先得有一個(工作)讓自己能生存下來,知道自己有這能力,再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北青:如果選擇了一份不喜歡的工作,導致精神壓力過大,要如何自我調節?

徐昂: 我個人是一個特別善於調劑自己內心的人,而且在我接觸工作和同事的過程裏邊,我認識到了一些問題,比如你是不是真的在爲他人提供價值?有時候可能認爲老闆、同事對你很不好,但實際上捫心自問,(你)到底(爲團隊)提供了什麼價值?可能並沒有,所以當他們想換掉你的那一刻好像沒什麼阻礙。

如果你真的是那種提供價值的人,就不用有這個擔心了。

北青:也就是說把不喜歡變成喜歡,其實主要還是靠自己。

徐昂: 如果能力夠,一定有你喜歡的東西等着你,如果能力不夠,就要調整自己的看法,讓自己把不喜歡的東西變得喜歡。這不是一個外界的因素,是你對自己能力評估的問題。

北青:年輕人在做各種嘗試時,犯了錯誤怎麼辦?

徐昂: 錯誤,如果不是致命的,它在未來總有一天會是一特別好的故事。

04 關於成長

以140個字爲單位獲取知識是不現實的

北青:在信息爆炸的時候,怎麼做減法?

徐昂: 我覺得要多看看長篇,想以140個字爲單位獲取知識是不現實的,它是一個更偏向於極端的提煉,太過於“歸納總結”了。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是隻有“極端的對”或者“極端的錯”,而一定是“有對有錯”的一個複雜的混合。學習認識它的複雜性,你在看待一個問題的時候,就會變得更豁達。 北青:你對人生還有困惑嗎?

徐昂: 弘一法師在臨死前,他寫了“悲欣交集”四個字,我覺得我肯定是到死了都不會寫這四個字的,我估計我寫的會是“醫生救我”,是吧(笑),我對人生還有不少困惑。

我覺得困惑就是,你所知越多,未知就越多。所以我(現在)是困惑更多的一個階段。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