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輕拂,白浪沙灘,三五老友,滿屋書籍。在一座遠離城市生活的小島書屋中,中國文學界具有舉足輕重的作家和詩人們,聊起關於文學、閱讀、書籍的舊事與領悟……綜藝節目《我在島嶼讀書》豆瓣斬獲9.1高分。這檔節目聚焦關於閱讀的點滴,成爲了2022年末綜藝市場的一匹“黑馬”。
無論是唱跳競演、職場觀察,還是文化閱讀、傳統國風、情感交友……回看近年來的綜藝節目,可謂琳琅滿目,讓人眼花繚亂。可細細揣摩,就能發現爆款仍舊難覓,口碑的保持更是難上加難。如何迴歸綜藝的“本心”,踏踏實實做一檔“好看”的節目,這也許是當下綜藝市場需要思考的議題。
5月10日,江蘇衛視的演播廳傳來掌聲陣陣。22檔綜藝節目官宣,不僅有口碑綜藝官宣第二季迴歸,更有新穎綜藝題材亮相。現場,當明星嘉賓黃宗澤、王勉,當代作家蘇童,還有外賣小哥劉壯一同點亮江蘇衛視第二季度的綜藝節目上新矩陣時,這些來自不同綜藝中的嘉賓亮相,也讓人好奇在綜藝賽道競爭激烈的當下,衛視的綜藝還有哪種“打法”。
閱讀、博物館、古建復原 文化類綜藝不斷深耕升級
蘸浪爲墨、濤聲作歌的《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邀請餘華、蘇童、祝勇、程永新等文壇老友重聚;在綜藝《非來不可》中,孟非、劉震雲、馬頔將用“高級玩家”的方式打開中國地圖;《棟樑的迴響》使用技術手段將消失的建築展示在衆人面前……在活動現場,綜藝製作人紛紛登場,面對臺下來自全國各地的500餘位觀衆,侃侃而談綜藝的製作故事、亮點創新。在他們的講述之中,除了10檔即將在二季度和觀衆見面的新品綜藝,還有12檔涵蓋多元題材的節目和晚會正式亮相。在20餘檔包羅萬象、題材各異的節目中,不難看出,文化類綜藝在其中佔據極大的比重。
在詩詞、典籍等傳統文化藝術精粹被不斷做成文化節目後,文化類綜藝也在內容題材上不斷拓寬新領域。譬如《我在島嶼讀書》的走紅,就是在“閱讀”這一小衆冷門的綜藝題材中,深入挖掘了讀書的意義和價值,又通過輕鬆愉悅的真人秀方式,讓觀衆感受到關於文學的日常。推薦會中,綜藝製作人帶着聚焦不同領域的文化類綜藝亮相,挖掘着更深度的文化題材。譬如,以古建築爲載體,以虛擬技術爲表現手法,以明星嘉賓還原歷史故事爲呈現手段的綜藝《棟樑的迴響》,在活動現場首次亮相。在介紹這檔綜藝時,主持人以圓明園遺址舉例,深情地說道:“通過‘雲重建’的方式,這座‘萬園之園’的昔日輝煌,我們不僅可以夢見,還可以看見。重建古建,還原經典。”
此外,全新沉浸式推理解謎節目《不可思議的博物館》上線,將採用博物館聯名歷史謎案推理劇本的方式,實景搭建加虛擬AR,營造身臨其境的推理體驗。“我們認爲,歷史就是最好的‘劇本’。”該綜藝製作人說。
青年社交、戶外露營 真人秀綜藝方興未艾
真人秀綜藝長期以來佔據着社交平臺的熱搜榜和話題榜。從2012年的“異軍突起”,到2013年的“蔚爲大觀”,直至今日,真人秀綜藝仍是綜藝領域中最常見的題材之一。當下,真人秀節目層出不窮,如何在這片浩瀚的海洋中做出新意,值得綜藝人不斷深思。
5月10日,演員黃宗澤、脫口秀演員王勉、歌手陳卓璇、張嘉元出現在演播廳的舞臺上。當日,由他們組成的卡司團隊正式開始青年文化社交真人秀《野挺有趣》的錄製。這檔定位爲“週末脫宅指南”的綜藝,將目光轉向年輕人最愛的潮流戶外文化。
除了《野挺有趣》,現場官宣的真人秀綜藝也頗爲“扯眼球”。比如由陳楚生、甦醒、王櫟鑫、張遠擔任常駐嘉賓的《來活了兄弟》熱力開團,他們將在一次次“盲活”中體驗當地的特色美食和生活文化,感受城市的文化底蘊,傳遞積極向上的“來活精神”。此外,《閃閃發光的你》《溫暖的客棧》《一起露營吧》等聚焦職場、田園生活、戶外露營的真人秀也蓄勢待發,既着眼當下的年輕人職場,也展現“詩和遠方”的浪漫。
人工智能、劇綜融合 綜藝賽道“新打法”升級
用ChatGPT寫一首歌曲,混雜在衆多音樂人創作的歌曲中,你能聽出其中的差別嗎?綜藝《音樂潮計劃》官宣開啓,其由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團隊傾情打造,將進行潮流音樂的探索。
“每期都會有一首由AI創作的音樂作品隱藏在衆多歌曲中,歌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挑選。”活動現場,這檔綜藝節目的負責人說。在“AI歌手”“AI翻唱”不斷被討論的當下,能看到綜藝領域也開始在這一板塊中佈局。
同時,一檔劇綜結合真人秀也正在刷新着在場觀衆的認知。定位爲熱播大劇“售後服務”的《幸福劇聯社》,將邀請曾經風靡全國的頂級熱劇中的超人氣劇組再聚首,並開啓20天真人秀生活,共創專屬劇情,填補劇迷們的“意難平”。
在題材不斷被垂直細分的當下,綜藝賽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在江蘇衛視公佈的22個綜藝節目裏,能看到衛視在不斷尋求創新和突破的嘗試,也許其中正暗含着綜藝領域的下一個“風口”。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李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