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當地時間5月21日中午,入圍本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官方單元的中國電影《燃冬》在德彪西電影宮舉行全球首映。導演陳哲藝和主演周冬雨、劉昊然等主創成員出席首映式,與觀衆媒體一同觀看影片。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也現身排隊人羣中,並與主創合影留念。
自2007年憑藉《阿嬤》獲最佳短片特別提及獎起,新加坡導演陳哲藝一直就是戛納的常客,這一次也是他第四次入圍戛納。2013年,處女作長片《爸媽不在家》一舉奪得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十年後,當他再次帶着長片作品重返戛納時,也收穫了滿滿的關注。開幕前夕,電影《燃冬》就被《好萊塢報道者》首席影評人David Rooney推薦爲本屆戛納“十部必看影片”之一。
一次全新的嘗試
《燃冬》是陳哲藝電影生涯上一次全新的嘗試。這位新加坡導演首次踏上中國北方寒冷邊陲的土地,將自己從過去的生活方式中解放出來,在舒適圈之外探索並挑戰自己。他一如既往地在故事裏融入了外來者視角、多元文化融合等創作母題。正如片名,影片帶來了一次溫暖與寒冷碰撞的情感超體驗。
電影中的延吉是我國東北邊陲地區一座擁有大量朝鮮族人口的小城。在當地的一次旅行中,周冬雨飾演的熱情靈敏的導遊娜娜和劉昊然飾演的迷茫憂鬱青年浩豐結識,之後屈楚蕭飾演的一位肆意自由的年輕人也加入其中,由此,天寒地凍的冰雪世界中一場屬於這三個人的愛情冒險啓程,年輕人各自的成長過往在三人的愛恨糾葛中一一浮現。
陳哲藝的電影重視人物,考驗表演亦點亮表演,三位主演周冬雨、劉昊然、屈楚蕭又是演技受到高度認可的90後青年演員,氛圍曖昧的國際版海報一出,立刻收穫全網超高討論度。同時,從前方釋出的影評來看,三位青年演員也貢獻了突破自身演藝生涯的大尺度表演。
此前,電影《燃冬》發佈“彈唱微醺”片段,“娜娜”周冬雨、“浩豐”劉昊然、“韓蕭”屈楚蕭三人身處凌亂的房間。屈楚蕭吉他彈唱,劉昊然若有所思,靠在沙發旁的周冬雨則不禁紅了眼眶,一滴眼淚滑過臉龐,令人心疼。
影片中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但導演對於種種生活細節的捕捉和演員們內心戲的精準呈現出一種靜水深流的力量感。陳哲藝有趣地刻畫了三位孤獨的年輕人的三角關係,跟隨三人的相識與“破冰”,觀衆可以感受到開篇電影鏡頭裏冰雕建築宛若冰獄的極寒與孤獨,三尺冰面下看不見的冷水湧動,也有唯美溫柔的冰雪交融,以及冰釋般的彼此療愈。《燃冬》不像導演的獲獎處女作《爸媽不在家》那樣有引人入勝的情節,但更具流動質感。
首映後,影片也收穫了中外媒體的讚譽。包括英國《衛報》《好萊塢報道者》《銀幕》《IndieWire》《The Playist》《The Wrap》在內的多家國外媒體用“引人注目”“解凍傷痛”“甜蜜又閃爍”“三位演員的表演極爲出色”“一次全新的嘗試”“印象派的Z時代畫像”等詞句進行讚美。好萊塢電影媒體《The Wrap》稱讚道,導演陳哲藝創作了一首明亮發光的《祖與佔》式的即興演奏,既沉思又具有推動力。《燃冬》是今年戛納電影節頭幾天放映的最令人回味的電影之一。
美國電影媒體《Indie Wire》評價陳哲藝的《燃冬》是在最寒冷的地方找到了希望。這是一部甜蜜而閃閃發光的美麗電影,講述了生活如何流動,然後凍結,然後解凍成全新的東西。
影評網站The Playlist表示,陳哲藝的戛納迴歸長片是一次大膽的實驗,回報豐厚,通過激光聚焦的環境探索了一代人的希望、夢想和焦慮的方方面面。它交織了強大的表演和精神的複雜性,最終與當地的民間傳說融爲一體,簡直是美麗!
一部關於年輕人尋找精神自由的電影
首映式上,陳哲藝表示,拍《燃冬》就像一次冒險,他帶着周冬雨、劉昊然、屈楚蕭一起冒險,劇本也是在電影開拍前才完成的。自己自由放肆地拍攝了一個年輕人的故事,這是一封拍給90後、00後的情書。
陳哲藝還透露了選擇這三位主演的原因:他與周冬雨曾在2021年戛納電影節首映的短片《隔愛》中有過合作,認爲她是新作女主角的適合人選,周冬雨也答應合作;和劉昊然是在電影節上相遇,導演隨即邀請他出演新片;最後製片人又拿着屈楚蕭主演的《我要我們在一起》嚮導演推薦了他。四人就這樣一拍即合。
陳哲藝讀過很多關於中國迷惘一代的文章。從中他看到,年輕人要努力工作,要像他們的父母一樣擁有自己的東西,這讓他們有很多掙扎和焦慮。“它到底會導致什麼?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這是世界各地正在尋找自己目標的年輕人面臨的一系列共同問題。”
“我希望(中國的年輕人)能與這部電影產生共鳴,也許是在精神上,與我試圖探索的其中一個角色或主題產生共鳴,”陳哲藝這樣說道,“這是一部關於年輕人尋找精神自由的電影,在某種程度上,無論是在鏡頭前還是鏡頭後,它也同樣讓我找到了精神自由,打破了約束我的條框。”他還表示,自己十分渴望《燃冬》能在中國上映,目前影片已經拿到了龍標。
陳哲藝還在戛納回憶起自己與電影的奇緣。“我想,當我第一次在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拍電影的想法就在我心裏埋下了種子。當時我四歲,看的電影是貝爾納多·貝託魯奇的《末代皇帝》。這麼多的電影人和他們的作品一直激勵着我,弗朗索瓦·特呂弗、已故的楊德昌、侯孝賢、李滄東和是枝裕和。”
未來,導演陳哲藝將繼續拍攝他個人的“成長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我們都是陌生人》。“我的第一部電影《爸媽不在家》獲得戛納金攝影機獎,距今正好10年。我在《熱帶雨》劇組工作,和演員許家樂和楊雁雁一起。在《爸媽不在家》中,我發現的那個11歲的男孩現在已經長成了一個真正的成年人,我將和他們一起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