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銳見:明星譴責虐待動物被曝光信息,隱私泄露魔爪須斬斷

近日,多位明星針對網絡熱傳的虐貓事件發聲,表態反對“處刑式虐待動物”,卻被不法分子盯上,個人信息遭到曝光。

保護生命,禁止虐待動物,已成爲基本共識,照見文明水位。明星因爲呼籲保護動物,而遭到虐待動物者的報復。不法分子不自覺羞愧,反而大肆人肉、威脅他人,喪失了基本的道德觀念,氣焰何其囂張!

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法、網絡安全法對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有着明確規定。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明星雖然是公衆人物,但隱私權同樣受法律保護。 惡意曝光他人信息,觸碰了法律紅線,應承擔相應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還可能受到刑事處罰。

還需追問的是,身份證、手機號、社保卡等個人隱私信息究竟從哪裏來的?是怎樣被獲取的?又是怎樣傳播出去的?斬斷隱私泄露的魔爪,既要盯緊發佈者,也要追溯泄露者。 近年來,從黑客入侵盜取,到房屋中介、快遞企業等行業非法售賣,再到個別公職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竊取,泄露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形式多樣,危害社會安全穩定,必須從源頭髮力進行整治。

查清隱私曝光鏈,要深挖隱藏在地下的不法利益鏈、黑色產業鏈。 以明星信息販賣爲例,從十幾元獲得明星航班座次,到5元購買到1000個內娛明星的身份證號碼,相關新聞說明個人信息買賣的猖獗。此外,隱私曝光還容易滋生電信詐騙、敲詐勒索等下游犯罪,侵犯公民財產安全。有賣纔有買,有買就有賣。堅持全鏈條治理,打擊“盜取—交易—購買”各環節,個人信息安全才更有保障。

時下,互聯網成爲隱私泄露的重災區。客觀來說,網絡犯罪難以追蹤確認,爲打擊隱私侵權行爲帶來挑戰。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強化監管,對違法行爲加大懲治力度;市場探索建立第三方制衡機制;平臺運用技術手段,爲隱私保護架起堅實屏障……各方應合理分工、協同發力,做好事前授權、事中監管、事後懲戒,不斷優化個人信息保護綜合治理體系,構築個人信息安全的立體防護網。

隱私保護不僅是明星的事情,更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違法犯罪分子逍遙法外,或將形成信息泄露的“破窗效應”,不斷侵蝕廣大羣衆的安全感。 期待有關方面亮出法律利劍,妥善處理相關信息泄露事件,對不法行爲形成高壓態勢,爲個人隱私上好規則之鎖、法律之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