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名家名團歸來,上海夏季音樂節邁入“元宇宙”時代

演出市場全面復甦之際,從未缺席的上海夏季音樂節,也如期赴約。

7月7日-20日,夏季音樂節將在上海交響音樂廳、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和位於黑石公寓的第三空間,同步呈現來自國內外的30場演出。其中,16場音樂會將在線上免費直播。

“元宇宙”成爲世界共同關注話題之際,夏季音樂節將以“世界有聲,宇宙有光”爲主題,在不同類型音樂中呈現宇宙的浩瀚,探討人與科技、人與未來的種種關係和可能性。

《三體》開幕,《黃河》閉幕

7月7日,上海交響樂團將由“00後”指揮金鬱礦執棒,以元宇宙和太空爲主題,爲夏季音樂節啓幕。

音樂會上,青年作曲家王斐南根據熱門電視劇《三體》配樂改編的交響曲,將描述三體世界的浪漫和悲歡。冰島作曲家安娜•索瓦爾斯多蒂爾的《元宇宙》,將交響樂團重生爲自然有機體,柏林愛樂樂團2019年世界首演此作。青年作曲家梁皓一的《元宇宙》,則將展示宇宙在他心中的另一幅圖景。

除了三部新作,霍爾斯特百餘年前創作的《行星組曲》,將以龐大的編制和華麗的旋律線條渲染遼闊的音響空間,帶領觀衆在音樂中“星際穿越”,想象未來。

7月20日,上海交響樂團將由音樂總監餘隆指揮,牽手鋼琴家殷承宗演繹《黃河》。作爲中國音樂史上演奏最頻繁的一首鋼琴協奏曲,《黃河》已經成爲一種精神象徵,夏季音樂節將在家喻戶曉的豪邁旋律和壯闊意境中閉幕。

國際平臺,海外名家再現身

國際化的夏季音樂節常見海外名家名團的身影,今年,他們將集體迴歸音樂節的舞臺。

時隔三年,紐約愛樂樂團再度來滬。在帶來貝多芬、巴伯、伊貝爾的多部室內樂作品之餘,他們還將和上海樂隊學院的學生面對面授課、聯合排練、同臺演出。

被托斯卡尼尼稱爲“全世界最好室內樂團”的意大利音樂家合奏團,也將亮相音樂節。1955年,樂團錄製的維瓦爾第《四季》創下了古典唱片的銷量紀錄。他們將在音樂節致敬威爾第和維瓦爾第,帶領樂迷領略18世紀意大利音樂的純正魅力。

維也納愛樂樂團單簧管首席丹尼爾·奧滕薩默將和柏林愛樂樂團大提琴家斯蒂芬·孔茨、鋼琴家克里斯托弗·特拉克斯勒,組團來到音樂節。三位自幼相識的奧地利藝術家,將向單簧管、大提琴、鋼琴三重奏的浩繁曲目發起挑戰,上演布魯赫、勳伯格、澤姆林斯基等作曲家的重奏作品。

此外,蘇黎世國家歌劇院樂團最年輕的首席王曉明,將在弓弦之上展開“歌劇幻想”,帶來小提琴版的《魔笛》《茶花女》。從英國起步的“極光打擊樂二重奏”,首秀音樂節,將以手掌拍擊、木棒敲擊地板等形式,展示萬物皆可打擊樂的趣味。

打破圍牆,爲古典加一點料

夏季音樂節還致力於打破圍牆,爲古典加料,不斷擴展音樂和藝術的邊界。

三場“無問西東”音樂會吸引眼球:“笙管和鳴”,大管、小提琴、羽管鍵琴等西方樂器將和中國民族樂器笙、揚琴、大鼓對話;“南腔北調”,譚盾《敦煌三琶》、維吾爾族民間音樂、潮州音樂將和史蒂夫·賴希的極簡主義作品對話;“空谷迴音”,竹笛將和長笛深情對唱。

同時,琵琶演奏家孫瑩將和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菲同臺,在東西兩件撥絃樂器上描繪中國素描。朱蟒爵士鋼琴五重奏將讓拉赫瑪尼諾夫、勃拉姆斯的經典之作爵士起來,讓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圓舞曲》搖擺起來,投下當代的投影。

作曲家王斐南在完成開幕重任後,將轉至第三空間,獨攬編曲、配器、演唱,將純器樂、原創流行歌曲、古典室內樂融合,打造一臺流行室內樂融合劇場。

上海交響樂團大提琴聲部的11把大提琴也將“成團”,將李斯特、肖邦、格什溫、皇后樂隊的作品,訴諸琴絃上。這些演奏家並非首次集結,曾經錄製“上交十四琴”唱片,被樂迷形容爲“流轉的低吟呢喃”。

音樂之外,觀衆還可以在尹昉編導、謝欣舞蹈劇場製作和演出的舞蹈《熵》中,觀察舞者身體的合作、共享、牽制,體味身體如何用秩序的構建及變化演繹模仿宇宙運行。

見證崛起,青年力量放光彩

作爲青年音樂家的重要起航地,夏季音樂節見證了大批青年音樂力量的崛起。除了在開幕挑大樑的“00後”指揮金鬱礦,今年,還有多位青年音樂人在音樂節綻放風采。

由“青鳥計劃”孵化的GCG領航號樂團首登音樂節,將演繹博凱里尼、維瓦爾第、塔爾蒂尼等意大利作曲家的冷門佳作,彰顯網絡時代年輕音樂人的音樂洞察和音樂品味。

斯特恩小提琴賽對獲獎選手的承諾,也將在音樂節兌現。第三屆比賽獲獎選手吉本梨乃將受邀與指揮家大衛·斯特恩執棒的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繹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這也是繼林瑞灃後,上海交響樂團再次爲參賽的優秀選手提供職業扶持。

17歲即獲BBC青年音樂家大獎冠軍的“打擊樂精靈”張放,也將登臺音樂節,演出世界各地不同風格的打擊樂作品。

學生節日樂團往年演出照。

聚焦少年,助力社會大美育

2014年以來,作爲夏季音樂節的戶外場地,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留下無數動人音樂瞬間。

今年,草坪音樂廣場將呈現7場風格各異的演出:燃點人聲樂團、上海申士π重奏團將分別展現阿卡貝拉的魅力和銅管樂器的聲音氣質;高博文、陸錦花聯手唱響爵士味評彈,在吳儂軟語中加入慵懶氣息;HAYA樂團將在上海的草坪吹一場來自蒙古草原的風;作曲家李海鷹執棒西安交響樂團合唱團,將唱響《彎彎的月亮》《我不想說》《走四方》《七子之歌》《過河》等耳熟能詳的“國民”歌曲……

對青少年的美育,自夏季音樂節誕生,便刻在這一音樂品牌的基因裏。

至今,音樂節已經孕育出上海學生交響樂團、上海學生合唱團、上海學生民族樂團、上海夏季音樂節學生節日樂團等四支學生團體。其中,學生節日樂團每屆全新招募,今年有600餘位報名者爭奪40餘個樂隊席位,十分火爆。

爲讓更多學生感受音樂節的氛圍,音樂節將在以往學生票的基礎上升級,開設學生專區。

音樂節還將在衡復風貌館、黑石街區、襄陽公園、徐家彙書院等多個網紅地標“音樂快閃”,主動融入社會大美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