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二十七屆上海電視節,王三毛憑藉《山海情》提名白玉蘭獎最佳編劇;本屆上海電視節,王三毛以白玉蘭獎評委的身份迴歸。近日,在“白玉蘭會客廳”中,王三毛談到了自己在編劇工作中的創作觀念,他認爲好的編劇要深入生活取材,同時要擔當責任、享受孤獨,在創作中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智慧。
評審中看到編劇的心血和才情
王三毛坦言,以評委的身份迴歸白玉蘭獎,感受和此前參賽入圍時大不一樣。作爲評委,王三毛的期待是“百花齊放”,希望所有的編劇都能拿出優秀作品來。面對入圍的22部優秀電視劇作品,王三毛真切感受到自己正處在一個電視劇“爆款”頻出的時代。“每一位從業者都把自己的十八般武藝拿出來了。通過‘學習’這22部同行的作品,我能看到他們在內容創作上下的功夫,通過作品能看到他們的心血和才情。”王三毛說。
談到作品創作,王三毛表示自己不會在意劇的題材、表現形式。他認爲電視劇作爲一種大衆文化消費品種,首先要做到好看,能帶領觀衆“走進來”。如果年輕人想從事這個行業,王三毛最想送給他們的話就是:用雙腿走出去,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
在第二十七屆上海電視節上,《山海情》拿下了包括“最佳中國電視劇”在內的多項白玉蘭大獎。作爲該劇的編劇,王三毛表示自己在創作時,很多生動的臺詞都是來自於他的生活。“我老家是陝西渭南的,很多老鄉看完就說:你寫的是咱村的事,臺詞都是咱村裏人說的話。”王三毛說。
每部作品的創作都需要如履薄冰
在本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中,編劇獎分爲“原創”和“改編”兩個項目進行評選,體現了白玉蘭獎對編劇工作重要性的關注。身爲編劇、作家的王三毛,深感肩上的責任之重。
“中國的電視劇觀衆特別有見識,我們創作者一點點的努力,他們都看得到;相反,你的一點點懈怠,他們也看得到。所以每一部作品的創作都需要‘如履薄冰’,把你所有的才情和創作熱情放到裏面,纔會有可能出來一部優秀的作品。”王三毛說。
王三毛認爲,一部優秀作品的背後必定離不開合力創作,平臺、製作方、劇本、導演、演員、製作,哪一個環節的努力都必不可少。王三毛表示自己很幸運,從1992年開始創作劇本至今,他與主創團隊的合作都非常順暢,每一部作品都得到了合作伙伴的幫助,很多劇作細節得以完善,讓他一步步成長。
面對當下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新人創作者,王三毛很欣慰,他認爲行業需要更多新生力量加入,有助於行業更有生命力地發展。對這些年輕創作者,王三毛希望他們要扛壓力,更要有責任感。在他看來,每一部作品都是在壓力下完成的,作爲職業編劇,會把它看成一種責任,看成自己一生奮鬥的目標。
做編劇需要學會享受孤獨
作爲編劇進行創作時,這種堅守是孤獨的。王三毛認爲,導演工作像是將軍,指揮千軍萬馬;而編劇,雖然作品面對的也是萬千觀衆,但創作的過程卻是與自己“戰鬥”,是在心裏跟所創造的人物進行交流。這是硬功夫,需要磨練,需要創作者享受孤獨,只有學會享受孤獨纔會成長。王三毛的劇本創作過程很慢,通常幾年時間才完成一部作品。最近交稿的一部作品,創作的時間跨度接近四年。
“首先要給自己打好基礎——享受孤獨的基礎。每天一個人面對着電腦和書桌,天天如此。熬過去了,就能成長。”王三毛強調,“希望更多有才華、有熱情的年輕人加入我們的行列,爲中國電視劇奉獻青春、力量和智慧。”文/本報記者 楊文傑
統籌/劉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