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幻想” 爲夏日音樂之旅收官

縱觀全球古典樂壇,以樂團和歌劇院爲代表的藝術機構大多會選擇在夏日“放假”,以此作爲每個跨年演出季間的休整。不過樂迷們不用擔心在夏天沒有精彩的演出欣賞,因爲豐富多彩的消夏音樂節將會在這時輪番登臺,奧地利的維也納與薩爾茨堡、瑞士的韋爾比耶與琉森、英國的倫敦與愛丁堡都有歷史悠久的頂級音樂節,獨奏家和室內樂團們輪番登場,度假中的樂團演奏家們也會紛紛加盟、大展身手。

自2009年創辦以來,一年一度的國家大劇院“漫步經典”系列音樂會成爲了首都樂迷每個盛夏的期待,名家雲集、形式多樣、選曲輕鬆的策劃理念更是拉近了聽衆與藝術的距離。

7月28日、29日,來自新加坡的優秀青年指揮家洪毅全將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以兩場“極限幻想”主題音樂會爲2023國家大劇院“漫步經典”收官,聯袂鋼琴演奏家張昊辰、小提琴演奏家朱凱源呈現普羅科菲耶夫、帕格尼尼和柏遼茲三位音樂大師的經典傑作。

將這兩場演出冠以“極限幻想”的主題,很大程度上源於音樂會最重磅的作品——法國作曲家柏遼茲創作於1830年的《幻想交響曲》。對於西方音樂史的發展而言,《幻想交響曲》的里程碑意義無論給予怎樣高的評價都不顯過分,在彼時貝多芬剛剛離世三年、古典主義崇尚的純粹與嚴謹仍然是音樂創作主導思潮的背景下,這部作品的橫空出世幾乎顛覆了聽衆熟知的一切既定規則。傳統的四樂章結構在這裏被擴充爲五個樂章,兩架豎琴、兩組管鍾、兩支大號的使用也對交響樂團的規模進行了大膽擴容,更重要的是,柏遼茲將無詞的交響曲詮釋爲一幕幕生動的戲劇,每個樂章明確的標題都對應着鮮活的故事情節,這幾乎爲日後李斯特創立的“交響詩”體裁指明瞭方向。在《幻想交響曲》的總譜上柏遼茲寫道“這部作品是一位青年藝術家因遭受失戀的打擊而陷入昏迷,夢中光怪陸離的情節與場景化爲了生動的音樂幻想”,這不是憑空而來的創意,而是源自作曲家本人對於英國戲劇演員哈里特·史密森的一見鍾情和持續的單相思。於是作品的五個樂章就依次對應了男主角對愛情的渴望、與戀人的熱舞、求愛失敗後孤寂的田園漫步、充滿幻滅感的悲壯赴刑和混亂思緒中浮現的羣魔狂歡,並且以一個象徵着戀人的“固定樂思”主題串聯起五個場景,環環相扣、蕩氣迴腸。憑藉這部作品的成功,原本一文不名的柏遼茲竟然真的和夢中情人史密森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實在是對於“羅曼蒂克”一詞最生動的註解。作品誕生至今的近兩百年間,因其對管絃樂斑斕色彩的極致揮灑收穫了幾乎所有偉大指揮家和交響樂團的青睞,此次洪毅全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演繹也一定能令現場觀衆大飽耳福。

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不但充滿了各種瑰麗奇想,同時也爲“炫技大師”們提供了最寬廣的平臺。意大利小提琴大師、作曲家帕格尼尼的《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在1811年問世時幾乎是只有作曲家本人能夠勝任的作品,大量的雙音和絃、反覆的跳弓斷奏使其至今仍然是所有小提琴演奏家的試金石。而在跨越一百年後,俄羅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創作了《g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同樣把樂器演奏的技巧難度推到了全新的高度,無論是第二樂章快速跑動的託卡塔音型,還是第四樂章澎湃跌宕的華彩樂段,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藝術展現,音樂評論家們甚至稱這部作品“還原了鋼琴作爲一件打擊樂器的本質”。分別擔綱這兩部作品獨奏的美國小提琴家朱凱源和中國鋼琴家張昊辰,都屬於既擁有令人豔羨的卓越技巧、又善於思考和挖掘作品思想深度和豐厚內涵的青年才俊,由他們爲國家大劇院的年度消夏音樂之旅畫上完滿的句號,註定值得期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