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執導的紀錄電影《雪豹和她的朋友們》近日公映,該片拍攝於海拔4700米以上的玉樹州雜多縣昂賽鄉,以雪豹爲核心線索,講述次丁、達傑、更求曲朋三位牧民攝影師如何從牧民轉變爲攝影師,追尋雪豹的蹤跡,成爲雪豹的保護者並付出辛勤努力的故事。導演奚志農表示,希望藉助此片,能讓更多人來了解中國的野生動物。
躲隱蔽帳篷裏35天
奚志農今年59歲,他回憶,早在2016年年初,自己第一次見到次丁和達傑時,他們手裏都有一個小卡片機,但居然拍到了雪豹,“這讓我非常羨慕。”但由於卡片機質量太差,畫面放大後就變成了色塊,又讓奚志農感到很可惜,他就主動提出教他們攝影技術。2020年他專門爲當地牧民辦了一個訓練營,第一次學員就有40多人,牧民們的照相機也越來越好,“次丁、達傑、更求曲朋就是這中間最有代表性的三位。”
《雪豹和她的朋友們》用6年近距離拍攝的海量畫面來展現高原精靈的野性與靈動,“雪山之王”雪豹和藏狐、鼠兔、旱獺、棕熊、斑頭雁等一系列高原野生動物在高清鏡頭下出現,讓人歎爲觀止。“追蹤雪豹的最大挑戰,是要到處去找它們,它可能出現在任何地方。”這句旁白道出了拍攝雪豹難度之高。由於數量稀少、行蹤飄忽,要想拍到雪豹畫面並不容易。但奚志農不但拍到了,還拍到了兩隻剛出生幾天小雪豹的成長過程,“之前這麼多年我都不敢奢望能有這樣的機會來看雪豹。”他回憶,最早是當地一個在挖蟲草的小夥子發現的,由於當地沒有手機信號,直到第二天奚志農才接到電話。他以最快速度趕到現場,好在雪豹還在。他們就在離雪豹七八十米的一個峭壁上搭了隱蔽帳篷,開始跟蹤拍攝雪豹一家。“這35天,是我漫長的40年攝影生涯中一段特別奇妙的過程,讓我終生難忘。”這次拍攝,也讓奚志農發現了雪豹媽媽的尾巴爲什麼這麼碩大,原來還可以給小雪豹當毯子用。”
用影像推動自然保護
雪豹在青藏高原地區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但奚志農告訴記者,根據記載,在全世界所有貓科動物中,雪豹從來沒有對人類產生過一次傷害,“這也是它們一個最大的特點。”奚志農坦承,自己此前長期在野外工作,都不知道朱亞文是誰,是本片製片人選中了演員朱亞文來給影片配音,“現在知道了,朱亞文挺靠譜!他的聲音很好,在年輕人中又有影響力,這是一個特別好的選擇。”
奚志農最早萌生拍攝野生動物的想法,是因爲看不慣“有人把鳥用繩子拴起來拍”,他想要拍攝自由飛翔的鳥,於是自學攝影,入門之後才發現,原來那麼多動物都沒有被拍過。1995年年底,他呼籲滇金絲猴保護,還花了三年時間拍攝了《追尋滇金絲猴》紀錄片,這也是人類第一次用攝影機記錄滇金絲猴的活動狀況。那時候普通觀衆甚至都不知道有一種黑白相間、紅色嘴脣、粉色面龐的猴子存在。這次呼籲的結果是保住了滇金絲猴的棲息地,也讓他被更多人知道。“那麼多年我一直努力用影像來推動自然保護,我也希望通過《雪豹和她的朋友們》這部影片,讓更多人來認識中國的自然野生動物,尤其是讓孩子們來了解中國這塊土地的美好,也希望以後我們國家湧現出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紀錄片。”奚志農說。本報記者 王金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