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隋唐史學會8月16日通過官方微信公衆號發佈聲明:電影《長安三萬裏》在全國影院公映後廣受好評,票房可觀,觀者衆多,產生了廣泛影響,爲普及歷史知識,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該影片中部分情節描述與真實歷史不符,部分人物身上發生的故事與真實歷史不符,極易誤導觀衆,特別是青少年觀衆,影響歷史人物出生地、事發地的同胞感情。爲還原真實歷史,維護歷史人物真實性,洛陽市隋唐史學會委託河南洛太律師事務所,指派璩建偉、邱帥彪、房嘉明、黃璇(實習)等律師組成的律師團隊已向製片方發出律師函,要求電影《長安三萬裏》的製片方、導演、編劇等發表糾錯、致歉聲明。
洛陽市隋唐史學會在聲明中主要強調兩點:
一、電影《長安三萬裏》由上海追光影業有限公司製作,由謝君偉、鄒靖執導,自2023年7月8日起在我國內地上映。該片以盛唐爲背景,講述安史之亂髮生後,身處危局中的高適回憶自己與李白、杜甫之間的友誼和往事。電影《長安三萬裏》爲動畫歷史片,並非虛構戲說歷史。
二、該影片中多處情節明顯與歷史嚴重不符,例如:
1、李白與杜甫第一次相逢在洛陽,並非影片中描寫的長安
公元744年,李白因爲得罪了楊貴妃和高力士,難在長安容身,於是上書唐玄宗,請求還山。唐玄宗下詔賜金放還。李白離開長安一路東行,而多次趕考落第的杜甫正在洛陽城內猶豫不決,不知何去何從。於是,李白與杜甫在洛陽初次相遇。聞一多先生曾這樣評價李白和杜甫的相遇:“他們的相遇,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也許只有老子與孔子的相遇能與之媲美,彷彿太陽與月亮的相碰。”對於如此重要的歷史事件,電影應當充分予以尊重。
2、杜甫早年生活在洛陽,並非影片中描寫的長安
杜甫出生於河南鞏縣,唐時屬於洛陽。杜甫早年喪母,年僅四歲的他被送到居住在洛陽仁風裏的二姑媽家,一住就是十多年。可以說東都洛陽見證了杜甫的成長。9歲時,杜甫便研習書法,他練得一手好字,並臨摹書法大家虞世南的作品;10多歲時,杜甫的詩文在洛陽已經顯頭露腳。當時的洛陽名士如崔尚、魏啓心等見了杜甫的作品,都爲之驚歎。杜甫還時常被當地的前輩援引,出入於精通音律的岐王李範、玄宗寵臣崔滌的宅邸(據聞一多先生考證,岐王宅在東都尚善坊,崔九堂在東都遵化裏,而杜甫姑母家在東都仁風裏)。在他們那裏得到機會,杜甫一再聽到舉世聞名的音樂家李龜年的歌聲。這樣的相遇,也伴隨杜甫一生的記憶之中,讓他晚年偶遇李龜年時,吟誦出那句傳誦千年的著名詩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3、“一日三絕”發生在洛陽天宮寺,並非影片中描寫的揚州
《唐朝名畫錄》記載:時將軍裴旻厚以金帛召致道子(唐朝大畫家吳道子),於東都天宮寺爲其所親將施繪事。道子封還金帛,一無所受。謂旻曰:“聞裴將軍久矣,爲舞劍一曲,足以當惠,觀其壯氣,可助揮毫。”旻因墨旻爲道子舞劍。舞畢,奮筆俄頃而成,有若神助,尤爲冠絕,道子亦親爲設色,其畫在寺之西廡。又張旭長史亦書一壁,都邑上庶皆雲:“一日之中,獲睹三絕。”
4、救下了郭子儀的是李白,並非影片中描寫的高適
《新唐書》記載:“璘敗,當誅。初,白遊幷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爲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翰林學士李公墓碑》記載:“(李白)客幷州,識郭汾陽於行伍間,爲免脫其刑責而獎重之。後汾陽以功成官爵,請贖翰林,上許之,因免誅,其報也。”這些記載都表明了李白在公元735年遊歷幷州時,遇到了尚未成名的郭子儀,當時後者性命堪憂。李白豪擲千金,並親自出面遊說救下了郭子儀。
洛陽市隋唐史學會方面表示,該片爲動畫片,受衆面廣,特別是青少年觀衆較多。目前該影片情節與歷史不符一事在網絡上引起罵戰,特別是洛陽與西安網友之間的罵戰愈演愈烈,但該片製片方、導演、編劇卻對此不予置評,不予回應,放任不管。從道德、法律、文化層面講,製片方、導演、編劇在收穫榮譽和票房的同時,負有消除該影片產生的誤導、引起的罵戰之責任,更負有糾正錯誤、消除影響的義務。
洛陽市隋唐史學會表示,律師提示,我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管理規定》第十四條規定:“電影片有下列情形,應刪剪修改:(一)曲解中華文明和中國歷史,嚴重違背歷史史實……”。因此,上海追光影業有限公司製作的影片《長安三萬裏》違反了前述規定,應當糾正。雖不能苛求製片方在此時對影片進行刪改,但至少應發表聲明,承認影片錯誤或失誤,還原歷史真相,向全國觀衆致歉,以平息各地網友罵戰。
洛陽市隋唐史學會提出,歷史的嚴肅性與真實性是歷史文化衍生的鐐銬,作爲歷史衍生文化產業,應當做到戴着鐐銬跳舞,發掘歷史中的可能性!我所依據現行法律規定,接受當事人的委託,與製片方、導演、編劇等相關方展開溝通,若必要,我所將依法提起公益訴訟,幫助洛陽市隋唐史學會全力維護歷史真相。
另外,洛陽市隋唐史學會還介紹,電影《長安三萬裏》自2023年7月8日起在我國內地上映。一經上映,反響強烈,票房猛增。但同時也有專家、學者、普通民衆甚至官方媒體通過網絡發聲,指出影片中與歷史不符之處。隨着各地網友加入,爭論已經升級爲罵戰。目前該片票房已超17億,但製片方、導演、編劇等對於網友的質疑、罵戰,以及該片與歷史不符之處未正面回應。2023年8月12日,洛陽市隋唐史學會委託河南洛太律師事務所處理此事。
河南洛太律師事務所在8月16日也發佈消息稱,該所接受委託,向電影《長安三萬裏》製片方等發出律師函。
該所表示,電影《長安三萬裏》在全國影院公映後廣受好評,票房可觀,觀者衆多,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爲普及歷史知識、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國產動畫電影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該影片中部分情節描述與真實歷史不符,部分人物身上發生的故事與真實歷史不符,極易誤導觀衆特別是青少年觀衆,也傷害了歷史人物出生地、事發地人們的感情。
洛陽市隋唐史學會經研究、討論和分析認爲,該片至少有4處情節與真實歷史不符,該學會爲了還原真實歷史,維護歷史嚴肅性,維護重要歷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實性,特委託我所向《長安三萬裏》製片方上海追光影業有限公司、影片導演謝君偉、鄒靖發出律師函,要求製片方及電影導演對電影情節中與歷史不符之處予以糾正、向觀衆道歉。
河南洛太律師事務所表示,接受委託後,指派璩建偉律師、邱帥彪律師、房嘉明律師和黃璇律師(實習)組成律師團隊,通過觀看電影、蒐集歷史資料、與洛陽市隋唐史學會專業研究人員訪談,製作了《律師函》,並於2023年8月13日通過郵寄方式發送上海追光影業有限公司。
據洛陽市隋唐史學會網站介紹,洛陽市隋唐史學會是經過洛陽市民政局批准的由洛陽市社科聯主管的社團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51410300358421539G。洛陽市隋唐史學會接受中國唐史學會和中國武則天研究會的業務指導。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國漫電影《長安三萬裏》最近遇到爭議。有河南洛陽的網友提出,片中李白、杜甫首次相遇本在洛陽,影片中被改到了長安;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三絕合體”也從洛陽改成揚州,認爲電影“不尊重歷史”“傷害洛陽人民感情”。
對此,上觀新聞此前報道介紹,詩詞專家、上海覺羣詩社社長鬍中行介紹,天寶三載(公元744年),李白因得罪權貴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離開長安,在洛陽遇到杜甫。他認爲,作爲唐代詩壇的“雙子星”,李杜首次見面在歷史和文化層面是一次重大事件,理論上不應輕易改動,“這麼大的事件將地點進行改動的確欠妥。”他建議,可以藉助一兩句臺詞,既不改變劇中設計,又能傳遞二人首次相會是在洛陽的史實。
“《長安三萬裏》是一部在歷史基礎上重新創作的,有一定的幻想性的動畫電影,從這個意義上講,洛陽還是長安的問題,是不成問題的問題。”在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執行院長、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程波看來,不能離開藝術角度去摳細節真實。從事編劇工作的張女士也贊同這一觀點:“這部電影中‘長安’更像是一個抽象化的指代,讓重要故事發生在同一個舞臺具有象徵意義。影視作品應有其獨立性,對於文史學者來說這個細節不能改變,但在電影創作來看可以適當改變。”
路演現場,《長安三萬裏》的主創也被觀衆問到屬於洛陽的情節爲何被更改。該片導演謝君偉坦承李杜相會在歷史記載中發生在洛陽,這部電影是以高適的視角展開,“我們看到的李白也好,杜甫也好,其實是他們人生的一些軌跡,在我們片中沒有完全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