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敦刻爾克》6年後,大導克里斯托弗·諾蘭攜新作《奧本海默》再次來到北京,今日,影片在環球影城首映。紅毯不長但粉絲熱情,諾蘭一路上忙於爲粉絲簽名,他說沒想到6年之後再來北京,喜歡他的影迷這麼多,自己非常激動。剛到北京的諾蘭應該喫點什麼北京小喫?粉絲高呼豆汁兒,諾蘭回應,“好,我會試試。”

《奧本海默》是部傳記片講述了美國“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主導製造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故事。對於爲何想把奧本海默的故事拍成電影,諾蘭表示契機是在拍攝《信條》之後,他希望延續《信條》的鏈式反應,“人類歷史上最戲劇性的鏈式反應即是原子彈實驗。我希望通過電影將科學家們帶入這個鏈條,看他們按下大紅按鈕後發生了什麼。”

諾蘭表示奧本海默是重要的歷史人物,他有故事性,有豐富的人性,顯然是導演和製片人喜愛的主人公,“在三位一體核測試中,他們是有可能毀掉整個世界的,但他們還是按下了按鈕,我希望能邀請觀衆來到電影院參與到這場實驗中,如果把自己放到角色的立場上,並不是很容易能做出按下按鈕的決定的。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時刻:歷史改變了,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作爲傳記電影,觀衆是否應該在觀影前瞭解一下影片的背景信息?諾蘭認爲沒有,“奧本海默在美國雖然非常有名,但他的生活細節也是不爲人知的。片中其他角色也有很多自己有趣的故事,看完電影感興趣的人可以上網查詢到其他角色的豐富故事,配角也可以拍成三個小時的電影,所以什麼都不瞭解就是最好的。”

而爲了將這部傳記片拍得不平淡,諾蘭表示自己需要強化電影的戲劇性,這在他的電影敘事中非常重要,因此在《奧本海默》中,從奧本海默的視角看到的世界是彩色的,但從唐尼角色的視角看到的是黑白的。“我如何使用攝影工具,如何搭建結構,都和敘事有密切的聯繫。”諾蘭還表示他不想在這部電影中向觀衆傳達自己的任何態度,“只想呈現一種歷史的在場。”

諾蘭說此前他寫劇本從來不會代入某位演員的形象,但是寫完《奧本海默》,看着原型人物蔚藍的眼睛、刺穿的眼神,他腦海中立刻確定了演員——基利安·墨菲。而在拍攝時,他對基利安·墨菲的要求是不要去模仿奧本海默本人,“我希望他去扮演一個有共鳴的真實的人,我們在選角的時候也在思考這一點,我們的所有演員都在不斷理解自己的角色。我非常瞭解他們,基裏安、馬特·達蒙、小羅伯特·唐尼都是非常頂級的演員,很多人看電影的時候都沒意識到演施特勞斯的是唐尼。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角色的複雜性。”

演員譚卓還在現場向諾蘭提問,如何看待對奧本海默妻子凱蒂塑造?諾蘭表示自己在寫這個劇本的時候,認爲凱蒂是一個很複雜的女性角色,“我也非常幸運能請到艾米麗·布朗特扮演,她找到了這個角色的美,凱蒂是一個生物、植物學家,也非常美,在今天這個時代,她很可能和丈夫一樣是曼哈頓計劃中的重要部分,但在那個年代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這是對她智慧的一種巨大的壓抑。艾米麗找到一種方式來呈現這種壓抑感,她的表演非常精彩,可以真的把觀衆拉到他們的親密關係之中。”

《奧本海默》將於8月3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目前,全球票房已超7.35億美元,超越《蜘蛛俠:縱橫宇宙》上升至2023全球年度票房第5位。同時《奧本海默》也超越諾蘭自己的《星際穿越》總票房,成爲諾蘭全球票房第4高電影。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