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裝尺碼堪比童裝,一種營銷策略而已

街談

網友吐槽優衣庫的女裝尺碼是在製造焦慮,因爲在過去幾年中,傳統裁剪、寬鬆舒適一直是優衣庫服飾安身立命的招牌,如今,該公司把黃金展示區讓給了“像童裝的辣妹專區”,有網友質疑,這是不是意味着,誰掌握了辣妹精髓誰就能掌握財富?還有網友稱,“這是給兒童穿的嗎”。

網友質疑上述操作是在締造風尚還是製造焦慮,顯然涉及的是審美觀念,而且主要是戳到了女性的痛處,因爲女性除了對服飾極爲看重外,還是在意自己是否超重或肥胖。

不過,如果僅僅是個人感覺,恐怕不足以揭示生活中人們是真的超重或肥胖。所以,針對上述質疑,也有不少反駁的聲音。有網友就認爲,優衣庫的衣服什麼尺碼都有,最大能到4XL,誰盯着自己不能穿的尺碼買啊?再說了,兒童也有肥胖的啊,你咋不去罵童裝沒做超大碼呢?

更有網友稱,穿不了你不買它的,換個牌子換家店買不行嗎?買自己能穿的不行嗎?有身材焦慮的人,多瘦都覺得自己胖得不行;沒有身材焦慮的人,胖着也挺開心,至少在衣服這事兒上,可以自由選擇,又不是強買強賣。

這些回覆和反駁當然有合理的成分。超重或肥胖與否需要的科學依據更多,而身材焦慮則是自我感覺成分更多。也就是說,判斷超重或肥胖,更多地需要科學依據,而身材焦慮有時是自我感覺超過了科學依據。

從實際出發,依據科學標準,現在國人超重和肥胖數量的確在增多。7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中國肥胖大會(COC2023)上,會議主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張忠濤教授表示,中國肥胖人羣越來越多,成年人中50%以上屬於超重肥胖,而且肥胖人羣上升的比例甚至要超過超重人羣的比例。

這是根據科學測量得出的結論,其主要依據的是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方法是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的平方。BMI小於18.5,爲低體重;大於18.5-小於25,是正常體重;大於25-小於30,是超重;大於30-小於35,是一類肥胖;大於35-小於40,是二類肥胖;大於40,是三類肥胖。

爲了健康,如果真的是超過BMI標準,也意味着要下功夫瘦身了。肥胖大會提供的另一個科學數據是,在各年齡段中,男性的2型糖尿病、脂肪性肝病等患病率佔比均高於女性。這或許也意味着,女性比男性更關注超重肥胖,並通過衣飾等能及早發現身材變化的蛛絲馬跡,是否變胖了,從而採取應對措施,如減少飲食、增加運動等,自覺控制超重或肥胖,也就能減少糖尿病、脂肪性肝病、心腦血管病的產生。

儘管超重和肥胖不利於健康,但是,不超出超重範圍的較高BMI也是有利於健康的。美國羅格斯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剛剛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微胖的人更長壽。這個微胖的標準是,與標準BMI相比(22.5-24.9),BMI在25-27.4之間的人,死亡風險降低5%,BMI在27.5-29.9之間的人,死亡風險降低7%。也就是說,在BMI25-30的超重範圍內,接近30這個最高值的數值反而比正常體重(BMI22.5-24.9)的人要稍爲長壽一些。當然,研究人員也表示,這項研究是一項觀察性研究,並不能明確證明稍胖的人與更爲長壽之間的因果關係。

只有根據科學標準才能判斷自己是否超重或肥胖,並採取措施。而僅憑衣服尺碼的大小顯然並不足以判斷肥胖,更不必因此製造身材焦慮。至於優衣庫的上述操作,顯然更多是一種營銷策略,可能反映了品牌偏好,但不能作爲個人是否超重、身材是否走樣的判斷標準,消費者不妨淡定對待。 □張田勘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