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三體》獲得雨果獎時,有人評價:“科幻生於西方,長於西方,在東方也找到了沃土,這是科學與想象超越國界的人類意義的最好證明。”科幻作爲極具想象力的作品類型,被不少讀者和觀衆所喜愛。近年來,隨着《流浪地球》《獨行月球》等科幻題材影片熱映,也讓國內觀衆對於未來國產科幻影視劇抱有極大期待。
構建具有中國式科幻美學的影視劇作品,讓科幻電影帶動電影特效水平整體提升,要在內容上根植於中國敘事體系。從小說《三體》面對地外文明入侵,展現中國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到電影《流浪地球》中“帶着地球去流浪”的浪漫壯舉,流露出中國傳統思想中對家園的眷戀,再到電影《宇宙探索編輯部》通過小人物的視角展現中國人的探索精神。國產科幻沒有淪爲西方科幻大片的低劣仿製品,而是通過不斷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中國科幻獨特的精神內核和價值觀念。
培育科幻文化的受衆羣體和發展土壤也同樣重要。科幻題材作爲弘揚科學精神的載體,對於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價值。將科幻種子植根於青少年心中,樹立全民科學意識,將對未來國產科幻作品的健康發展產生長遠影響。
在視覺呈現上則是要找到本土視效與科幻美學表達的契合點。近年來上映的科幻電影中不乏技術與藝術有效結合的優秀作品,但也存在因爲視覺層面割裂導致口碑與市場失敗的案例。要呈現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美學風格,不僅要在技術上提高本土視效製作水平,還要提升創作者審美,增強文化自信,善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提取中國元素,用適合東方人的審美講好中國科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