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首屆“金熊貓獎”將在成都綻放並永久落戶四川。作爲國內影視類重量級獎項,首屆“金熊貓獎”會聚了國內外諸多重量級評委與嘉賓——終評委員會主席張藝謀、電影單元主席唐季禮、紀錄片單元主席柯文思、動畫片單元主席喬治·史威茲貝爾等組成的強大陣容也讓世界對“金熊貓獎”充滿了期待。
在人們的印象中,成都與大熊貓已經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是當之無愧的“熊貓之城”。在這座城市裏,不僅能夠在成都動物園、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都江堰熊貓谷親眼看到大熊貓界的頂流“花花”和它的兄弟姐妹們,而且整座城市中隨處都可見到大熊貓元素——IFS熊貓雕塑、熊貓書店、熊貓公交、熊貓地鐵、熊貓公園……成都作爲中國旅遊城市,大熊貓已經成爲最耀眼的城市文化IP,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城市旅遊資源。
大熊貓成爲“成都名片”的歷史並不算長,滿打滿算也不過幾十年時間,但正是這幾十年裏,成都將熊貓IP發揚光大,成都“熊貓之城”的美名也全球聞名。那麼成都是如何與大熊貓結緣的?成都又是怎樣成爲“熊貓之城”的?熊貓IP又是如何從成都走向世界的?
A
走向世界的四川“萌獸”
大熊貓給人的印象是憨厚且呆萌的,行動遲緩、性情溫和、憨態可掬,但事實上,熊貓卻是動物界的成功者,從誕生到繁衍至今,歷經800萬年生生不息,而同時期的猛獁象、劍齒虎等猛獸卻早已消失在了大自然的更迭之中。如今的大熊貓,被粉絲們稱爲“萌獸”,在世界各國都被“寵到了天上”。
大熊貓作爲中國獨有的神奇生物,它走向世界的歷史,要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當時,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Jean Pierre Armand David)在四川考察時,偶然看到了當地農家牆上掛着黑白相間的皮毛,戴維認爲自己發現了新物種,於是開始蒐羅大熊貓。幾經周折後,他得到了一隻大熊貓的標本,並在法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從此刻起,世界才知曉,在遙遠而神祕的東方,還有這樣一種渾身上下都充滿了“萌”點的生物。
隨着西方掀起的“大熊貓熱”,無數探險者來到中國四川尋找大熊貓,1936年,美國人露絲(Ruth Harkness)在汶川縣得到了一隻出生不到10天的熊貓幼崽,給它取名爲“蘇琳(Su-Lin)”。從汶川輾轉成都、重慶後,“蘇琳”被帶到了上海,並乘坐海輪抵達了美國舊金山,這也是第一隻活體大熊貓從中國被帶到了海外。
“蘇琳”之後,更多的大熊貓從中國被帶到了歐美國家。新中國成立前,旅居海外的大熊貓裏,“明”可謂是世界級的明星。1938年,不到1歲的“明”來到了英國,入住了倫敦動物園。“明”在新環境中適應非常快,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便表現出對飼養員的依賴和親近。在與大衆會面的時候,“明”表現的很活躍,一點都沒有因爲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而緊張羞澀。很快,“明”就成爲倫敦動物園裏最受關注的明星,其形象頻繁出現在英國的卡通、明信片、玩具、報刊雜誌中,甚至連剛剛起步的電視節目都留下了它的身影。全倫敦的市民紛紛拖家帶口、蜂擁而至,就爲了一睹異國珍獸的風采。
二戰爆發後,飽受戰爭之苦的英國人,依然會去倫敦動物園看“明”,這隻大熊貓成爲苦難歲月中無數英國人精神上的慰藉。1939年11月,當年12歲的伊麗莎白公主和9歲的瑪格麗特公主來到倫敦動物園看“明”。“明”一點也不認生,自顧自地在地上翻滾嬉戲。超萌的大熊貓讓兩位小公主驚喜連連,伊麗莎白公主更是把它抱在懷裏與大熊貓來了次親密互動。而這位伊麗莎白公主日後成了英國女王,她與熊貓的緣分也成爲一段佳話。
1944年12月,在二戰勝利前夕,年僅7個月的“明”突然去世,這個消息震驚了英倫三島,讓無數英國人心碎不已,人們自發地以各種方式表達哀悼,倫敦動物園擠滿了前往見“明”最後一面的民衆,英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紙《泰晤士報》也特別發佈訃告。
“明”作爲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大熊貓,給無數人帶去了溫暖、快樂與力量,它的“熊生”不僅充滿了傳奇,也非常勵志。2003年,一位身患重病的英國老人特納不遠萬里來到成都看大熊貓,以此來滿足人生最後的心願。而他的這次遠行,只因爲曾經倫敦動物園的“明”是他童年生活中那抹難忘的亮色,爲他帶來了生活的力量。
B
成都大熊貓的“三個寶地”
今天,提起看大熊貓,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去成都”。作爲世界聞名的“熊貓之鄉”,成都的城市形象已經與大熊貓緊密聯繫一起,大熊貓也成爲成都文旅資源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成都正式對外展出大熊貓的歷史並不長。成都在1953年建了動物園,在老成都人的記憶裏,永遠都會記得“百花潭動物園”和5分錢的門票。說來也巧,在百花潭動物園在修建過程中,就收到了灌縣(今都江堰市)農民偶然捉到的一隻幼年大熊貓,這也是成都的動物園第一次收養大熊貓的歷史記錄。不過,一直到1956年8月,成都的動物園才正式展出了第一隻大熊貓。
對於熊貓這種呆萌的動物,成都人同樣沒有抵抗力,每到節假日,全家出動扶老攜幼地看熊貓成了當年的一道勝景。1960年,百花潭動物園的大熊貓增加到了4只,爲了給大熊貓更好的居住和展出環境,1963年9月百花潭動物園在最中心地段建起了熊貓館。
1976年,成都新動物園在昭覺寺旁建成,熊貓館成爲了動物園的“當家明星”,雖然那時旅遊還不像今天這樣發達和方便,但是很多外地人趁出差探親之際去看熊貓卻漸漸成爲時尚,無數外地人在成都看了大熊貓後,這種萌獸的美名藉着口碑越傳越廣,漸漸地“去成都,看熊貓兒”成了無數人心中的嚮往。
20世紀80年代,隨着邛崍山系大規模的箭竹開花,讓許多野生大熊貓面臨着嚴峻的生存挑戰,一部分大熊貓被救助到了成都動物園。爲了給這些處於疾病和飢餓中的大熊貓一個溫暖的家,成都在1987年決定建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1990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爲獨立的實體單位,隨着基地的不斷建設,成都人和外地遊客又多了一個“看熊貓”的好去處。如今,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已經成爲外地遊客來成都看大熊貓的首選。
2010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熊貓谷)開始建設,並於2011年建成。至此,成都大熊貓旅遊完成拼圖,構成了今天在成都與大熊貓近距離接觸的“三處寶地”。
無論是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花花(和花)、和葉,還是成都動物園的旺仔、明明,再或者是熊貓谷的星雅、功仔,個個都堪稱熊貓界的“明星選手”,牽動着無數人的心。
C
從“三次元”走向“二次元”
大熊貓在走向世界、形成熊貓IP的過程中,很早地就從“三次元”走向了“二次元”,其典型代表就是大熊貓的形象曾多次成爲國際盛會的吉祥物而存在。
最家喻戶曉的大熊貓吉祥物,當屬1990年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的吉祥物“盼盼”。“盼盼”的原型,是傳奇大熊貓“巴斯”。1991年,“巴斯”登上春晚,在春晚上騎自行車摔倒的場景成爲無數二創作品中的“名場面”,至今依然活躍在視頻平臺之上……2017年,37歲的“巴斯”離開了世間,成爲世界上最長壽的圈養大熊貓。
“盼盼”之後,大熊貓吉祥物更頻繁地出現在國際級的體育盛會之上,2008年奧運會,福娃“晶晶”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而它的創作原型是2003年出生的“毛毛”,也是來自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在剛剛結束的成都大運會上,高舉火炬、青春活力十足的“蓉寶”再一次在世界掀起了“大熊貓熱”。“蓉寶”的原型是大熊貓“芝麻”,今天生活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爲成都大運會“代言人”的“芝麻”也無意間開創了一個歷史,相比抽象的虛擬“二次元”熊貓,“芝麻”是世界大運會歷史上第一隻“真實版”代言熊貓。
成都的大熊貓接連成爲國際盛會的吉祥物,這是成都講好熊貓故事、打造城市形象的第二階段——通過傳播力更強的符號圖案、卡通形象,形成熊貓IP的基底,爲未來進一步打造熊貓IP奠定堅實的基礎。
引領大熊貓深入走向“二次元”並在世界上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影視作品,當屬美國夢工廠打造的《功夫熊貓》系列,這部動畫系列電影給許多“90後”“00後”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角阿寶成了無數人童年時的偶像。
《功夫熊貓》主角“阿寶”的原型,是出生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功仔”,它也是“花花”同母異父的哥哥。“功仔”成爲《功夫熊貓》的主角,讓這部動畫電影從一開始就與成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功夫熊貓》在2008年上映後,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當年就向《功夫熊貓》的出品方美國夢工廠動畫公司發出了邀請函,邀請夢工廠CEO傑弗瑞卡森伯格帶領《功夫熊貓》續集的創作團隊來成都參觀。同年10月,夢工廠高層和《功夫熊貓》續集團隊來到成都,他們參觀了成都大熊貓基地、青城山、金沙遺址、青羊宮等成都具有代表性的景點,並遍嘗成都美食。
這次成都之行,爲《功夫熊貓2》中加入了大量的成都元素,比如青城山的自然景觀和建築特色,以及“雞公車飆車追逐戰”“川西竹林”、仿照寬窄巷子設計的“和平谷民居”乃至直接植入片中的“青城山”等字樣,都是夢工廠團隊來成都之後作出的改變。而夢工廠團隊的成都之行採風花絮,也隨着《功夫熊貓2》而熱映。這次“熊貓公關”可謂是大獲成功,讓成都“熊貓之城”的美譽傳播到世界。
D
日積月累的城市熊貓IP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熊貓IP的打造,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對熊貓IP的打造和挖掘上,政府部門、企業和市民相互策應,相互補充,讓熊貓IP在城市形象的打造結出了累累碩果。
漫步在成都街頭,濃濃的熊貓元素撲面而來,春熙路商圈IFS的“爬牆熊貓”,339熊貓塔、人民公園對面的熊貓郵局、地鐵3號線熊貓主題列車、熊貓公交車、全球首個“熊貓地球村”、熊貓奶茶、熊貓音樂劇和舞劇……可以說,只要來到成都,“吸熊貓”就已經在不經意間開始了。
在成都,熊貓IP已經成爲城市隨處可見的美學元素,熊貓對於成都來說,早已經脫離了動物的範疇,成爲了成都最具世界知名度與影響力的城市名片。企業打造的熊貓相關品牌,已經走出文創產品的單一產業範疇,圍繞熊貓IP做生態,包括品牌服務、品牌生態鏈、品牌文創產品開發運營;成都網友“捧紅”的大熊貓“花花”則是熊貓界的“頂流”,微博上大熊貓“花花”的超話已超23.3億人次閱讀。“花花”的火爆,帶動了熊貓IP的持續高關注,據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估算,外地遊客來成都看“花花”,將帶動人均1500元左右的消費。
圍繞今年夏季成都大運會吉祥物“蓉寶”開發的文創系列產品,則是成都打造“熊貓IP”交出的高分答卷。針對“蓉寶”的熊貓IP,成都市聯動各企業,累計推出玩具類、徽章類、文具類、郵票郵品類等18大系列、1000餘款特許商品,衍生開發了“蓉寶”系列手辦、“蓉寶”冰淇淋、“蓉寶”主題郵票郵品、大運立體書等爆款特許商品,累計在城市商圈、熱門景區、地鐵站內等區域開設特許商品零售店(點)400多家。
在成都大運會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中,每天從早上9點開門到晚上12點閉店幾乎沒有閒暇,吉祥物“蓉寶”毛絨公仔周邊和盲盒系列周邊最暢銷,時常賣斷貨。
E
永久落戶四川的“金熊貓獎”
如今,成都借熊貓講好成都故事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即將在成都舉辦的首屆“金熊貓獎評選活動”將爲成都打造“熊貓IP”提供新的助力。活動將讓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成都,也爲成都“熊貓之城”的形象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1990年,當年四川電視節的最高榮譽被定名爲“金熊貓獎”。四川電視節是我國西部唯一的國家級廣電影視展會,與上海電視節齊名。當時的金熊貓獎與金鷹獎、飛天獎、白玉蘭獎一樣,都屬於國內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影視類獎項。此次“金熊貓獎評選活動”將讓“金熊貓獎”這塊“金字招牌”再次綻放異彩。
與以往“金熊貓獎”主要聚焦在電視劇領域不同,將於今年9月19至20日舉辦的首屆“金熊貓獎評選活動”在電視劇單元之外還新設置了電影、紀錄片、動畫片在內的四大單元獎項。
此次“金熊貓獎”除了有着堪稱豪華的評委和嘉賓團外,提名的各單元作品也都極具知名度。電視劇單元提名的《1923第一季》《人世間》《山海情》;電影單元提名的《流浪地球2》《萬里歸途》《宇宙探索編輯部》;紀錄片單元提名的《大熊貓小奇蹟》《與狼共舞》《又見三星堆》;最佳動畫獎提名的《無可取代》《雄獅少年》《精靈旅社4》等等,都在影視領域有着極高的影響力和極佳的口碑。
從“金熊貓獎”的標識、吉祥物和獎盃上,我們都能感受到地道的“四川範兒”和“成都範兒”——標識以熊貓形態爲主體,圖形高度概括提煉,計白當黑、虛實結合,同時融入了太極元素,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表達出各個國家不同文化之間的互動交流和文明互鑑;吉祥物圖形創意是一隻圓潤活潑、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其輪廓邊緣暈染着金色的光芒,就像在初升朝陽的映照下,大熊貓身上披了一層金色的光暈,與金熊貓獎內涵相呼應;獎盃造型造型爲一隻熊貓鐫刻在竹節之巔,整體造型高挑優雅,充滿流線感。獎盃總高37.1cm,合金材質,外表鍍金,重約1.7公斤,相信獲獎者都會感受到“金熊貓獎”沉甸甸的分量。
“金熊貓獎”爲何永久落戶四川?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鬍雲說:“看熊貓,到四川!在四川、在成都,您能更近距離感受到中國‘國寶’的獨特魅力,感受到大熊貓集聚地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盛景。所以,‘金熊貓獎’自然要放在大熊貓集聚地舉辦。”
成都作爲首屆“金熊貓獎”的舉辦城市,在盛會正式舉辦之前,濃濃的“金熊貓”氣息就已經撲面而來,有細心的市民朋友發現,成都主幹道兩側的路燈上、公交地鐵上、戶外LED大屏上,越來越多的“金熊貓”出現在成都街頭。
“金熊貓獎評選活動”是成都講好成都故事、繼續加強熊貓IP影響力的新嘗試;當“熊貓之鄉”遇上“金熊貓獎”,一場奇妙的化學反應正在發生……
文/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