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概念股爆發!特斯拉、政策、產業共振催熱賽道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4月23日,機器人概念股大幅走強。在政策利好、技術突破與產業資本的多重催化下,機器人板塊迎來新一輪行情爆發,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體狂歡。

同時,美東時間4月22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業績電話會上透露,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已取得顯著進展,預計2025年底將有數千臺在工廠部署,並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年產量百萬臺。馬斯克強調,特斯拉的核心價值將聚焦於自動駕駛汽車與人形機器人兩大領域,並直言“特斯拉將成爲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

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數據,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本體產值將超45億元,11家主流廠商已啓動量產計劃,其中6家企業規劃產能超千臺。交銀國際證券預測,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或達400萬—1000萬臺,中國內地市場有望憑藉政策支持、技術積累和供應鏈優勢,複製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奇蹟。

隨着具身智能技術與新一代通信標準的深度融合,機器人產業正迎來標準化與產業化的關鍵節點。國際星閃聯盟與全國機器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戰略合作,將加速打通機器人感知、通信與決策的關鍵鏈路。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內地企業在智能化、本體制造等領域具備顯著優勢,未來有望在全球機器人產業中佔據主導地位。

交銀國際證券認爲,人形機器人短期將聚焦工業製造與社會服務領域,但中長期家庭市場潛力巨大。預計2030年後產業滲透率將進入指數級增長通道,服務型機器人市場份額有望升至84%。在政策驅動、技術迭代和場景革命的共振下,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從A股港股的集體狂歡,到馬斯克的“量產宣言”,再到政策與技術的雙重加持,機器人產業正站在新一輪爆發的前夜。隨着2025年“量產元年”的臨近,這場由具身智能引領的產業革命,或將徹底重塑全球製造業格局。(陳十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