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4月末,央行貨幣政策操作成爲市場焦點。4月30日,央行開展12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含3個月期7000億元、6個月期5000億元。但因當月有等量到期,此次操作縮量5000億元,爲該工具創立以來首次縮量。同日,央行公告4月未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已連續4個月暫停。1月央行曾稱,因政府債券市場供不應求,暫停國債買入操作,後續將視供求狀況擇機恢復。
針對買斷式逆回購首次縮量是否意味着流動性收緊,業內人士分析稱,此次縮量整體中期流動性注入量爲零,並非收緊流動性,反而可能是降準前奏。歷史上降準與央行中期流動性管理工具存在替代關係,此次縮量或預示央行將通過降準向市場注入長期流動性,支持銀行信貸投放,助力穩增長。
節前,央行一系列操作已釋放積極信號。4月25日,央行開展6000億元MLF操作,實現淨投放5000億元;五一假期前連續3日開展大額逆回購操作,合計淨投放6458億元。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在此情況下,4月買斷式逆回購縮量5000億後,市場中期流動性未減。央行通過MLF和逆回購操作,維持市場充裕流動性,應對政府債券發行等因素影響。華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鬱也認爲,4月中長期資金等額接續,相當於用1年期MLF替換3個月期買斷式逆回購,或緩解銀行流動性指標考覈壓力。(陳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