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長端收益率飆升,美國銀行股或迎新行情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近期,美債長端收益率大幅飆升,帶動收益率曲線變陡(長債利率高於短債),這對銀行而言構成重大利好。因銀行本質靠短借長貸盈利,曲線陡峭意味着淨息差擴大,核心盈利模式有望回暖。

利率曲線變陡,即長期利率漲幅高於短期,如當下2年和10年期美債利差達自2022年以來最大值。銀行盈利模式爲短借長貸,資金來源多爲與短期利率掛鉤的儲戶存款,而貸款或投資多爲長期資產。所以,短低長高的利率結構使銀行能賺取利差,即淨息差,曲線越陡,利差越大,銀行盈利越可觀。

過去幾年,美債利率曲線平坦甚至倒掛,銀行淨息差低迷。TD Cowen報告顯示,截至去年第四季度,美國大銀行淨息差中位數爲2.81%,低於歷史平均的3.2%。如今,隨着利率迴歸正常、收益率曲線正向傾斜,淨息差有望改善。同時,長期利率上升使銀行新購債券收益更高,老債券到期後資金可投入高利率新債,持續提高利息收入,增加資本緩衝。若特朗普政府放鬆銀行資本金監管要求,銀行可用資金將更寬鬆,抗壓能力更強。

不過,長期利率上漲對銀行存在潛在風險。銀行過去低利率買入的債券價格下跌,賬面浮虧增加。若銀行急需現金兌付儲戶提款,只能虧本賣債,2023年硅谷銀行便是前車之鑑,其因持有大量低利率長期債券,美聯儲加息致債券價值暴跌,儲戶集中取款時低價賣債引發虧損和流動性枯竭,最終倒閉。

今年年初,美國銀行股因市場賭經濟軟着陸、放貸更旺而一度跑贏大盤,但3月、4月因關稅擔憂升溫、衰退風險升高而跑輸。截至目前,KBW納斯達克銀行指數與標普500指數年內漲幅幾乎持平,市場仍在猶豫。分析指出,若利率曲線繼續溫和變陡,淨息差回升邏輯成立,銀行板塊可能迎來新一輪上漲行情。

對銀行股而言,若經濟增長,銀行可增加貸款發放,賺取更多利息;若貸款需求不強,銀行可選擇回購股票。(陳十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