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華泰證券近期研究報告顯示,隨着全球去美元化進程推進及多重利好因素疊加,香港房地產市場正處於築底回暖的關鍵階段。兩類資產修復空間值得關注:住宅市場成交量價或率先企穩,商業資產則有望受益於消費改善及租金回暖。
華泰證券通過覆盤2003年以來三輪恆生指數牛市與香港樓市的聯動關係發現,股市走勢往往領先於樓市。具體而言,私人住宅成交量的6個月移動平均增速通常滯後於股市拐點5至7個月,而房價變化則滯後約8至11個月。在流動性寬鬆週期中,這種傳導時間將進一步縮短。2024年9月以來,恆生指數累計上漲33%,其估值修復與活躍度提升或將對本輪樓市復甦形成顯著推動。
報告顯示,2024年,在政策全面鬆綁的刺激下,香港私人住宅成交量及金額同比分別增長25%和18%,創下近三年新高。然而,受高利率環境、新增供應集中入市及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影響,已完工未售庫存去化週期仍超20個月,成交均價連續38個月同比下跌。儘管如此,自5月初以來,HIBOR快速下行推動港元流動性寬鬆,高利率矛盾有所緩解,爲樓市後續回暖奠定基礎。
華泰團隊認爲,香港樓市當前仍面臨庫存壓力等挑戰,但多重積極因素將助力市場改善:首先,人民幣升值推動資產重估:人民幣兌港幣升值將增強香港經濟再通脹動力,吸引內地資金配置地產資產。其次,港股財富效應外溢:資本市場活躍度提升將帶動本地消費與購房需求。再次,利率環境改善:HIBOR與房價呈負相關,且“供平過租”趨勢擴大,增強樓市投資吸引力。第四,人口流入增加需求:“高才通”計劃等移民政策引入18萬名新移民,人口回升支撐潛在購房需求。最後,政策空間仍存:當前樓市寬鬆政策已迴歸至2009年前水平,後續或在按揭、稅收等領域進一步優化。
基於此,華泰證券預計,香港房地產市場或在2025年下半年逐步企穩,2025至2026年私人住宅成交量同比增速將分別達到3%和5%,成交價格則有望在2026年實現3%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