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三年零增長”?德政府下調經濟預測:預計2025年德國GDP增長率爲零

【環球時報駐法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尚凱元 青木】“聯邦政府再次下調增長預期:0%”,德國《商報》22日以此爲題報道稱,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週二下調今年德國經濟增長預期後,德國政府也下調了其經濟預測,預計2025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爲零。如果這一預測成爲現實,將是德國經濟歷史上首次連續三年沒有增長。

德國電視一臺24日報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全球經濟環境嚴重惡化,在德國新政府組建並必須做出重要經濟決策之際,對德國經濟造成了打擊。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的沃爾默紹瑟對德國經濟陷入停滯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他表示,其中一個原因是德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同時出口面臨來自美國關稅政策的壓力。此外,德國國內還存在結構性問題,如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支出增加、專業人才短缺與失業率上升並存、企業稅相對較高以及能源價格高昂等。《商報》認爲,德國新聯邦政府面臨三重任務:必須立即消除不確定性、必須提供短期經濟刺激、必須保護德國經濟在中期內不萎縮。

德國的經濟壓力在23日發佈的4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上也有所體現。根據標準普爾全球與德國漢堡商業銀行(HCOB)聯合發佈的最新數據,德國4月綜合PMI由51.3降至49.7,跌入收縮區間,結束了此前連續三個月的擴張態勢。服務業PMI從50.9驟降至48.8。

此次服務業回落主要受多重不確定性疊加影響,特別是與美國貿易摩擦升級密切相關。德國服務業企業普遍反映,客戶決策週期拉長,投資與消費支出趨於保守,項目推進明顯放緩。漢堡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賽勒斯·德·拉·魯比亞指出:“對關稅與經濟前景的擔憂,正在抑制服務行業的擴張動力。”

歐洲另一大經濟體法國的情況則更爲不容樂觀。綜合PMI指數僅爲47.3,服務業PMI更是跌至46.8。HCOB經濟學家喬納斯·費爾德胡森表示:“法國私營部門未來幾個月將面臨持續壓力。”服務業新訂單接單量出現自2020年11月以來的最大降幅,企業招聘開始收縮,商業預期降至近五年低點,凸顯對未來市場環境的深度悲觀。

受德法兩國數據影響,歐元區4月綜合PMI降至50.1,較3月的50.9進一步回落,低於市場預期的50.3。服務業PMI從51下降至49.7,五個月來首次跌入收縮區間。雖然歐元區整體制造業有所回暖,但服務業的萎縮態勢對整體復甦構成實質性掣肘。

在服務業萎縮、製造業僅小幅回暖的背景下,歐元區經濟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將2025年歐元區全年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0.8%,較年初預測值下調0.3個百分點。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