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回眸】加入136部隊,華人特工深入東南亞抗日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編者的話:上一期的史海回眸版,我們回顧了2萬華人以商船海員身份,在大西洋戰場爲物資供應獻力的事蹟。在二戰東南亞戰場,還有一支包含諸多華人的特殊隊伍——“136部隊”。他們是盟軍的精英特遣隊,以自身的文化及膚色優勢深入東南亞戰場,在敵後收集情報,組織抗日遊擊,痛擊日本侵略者。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者迅速侵佔東南亞大片土地,這些區域中很多是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的殖民地。新戰場的開闢令同盟國應接不暇,爲爭取戰爭主動權,英國急於組織一支特殊部隊深入敵後。

招募加拿大華人

據加拿大華裔軍事博物館記載,英國特別行動處(SOE)二戰早期在歐洲戰場安插了不少特工,破壞了納粹德國的很多軍事設施,搗毀了其多條補給線,英國試圖將這一模式復刻到東南亞。然而,在亞洲搞敵後滲透的難度遠高於歐洲——除了區域較大、地形複雜外,最棘手的問題是膚色問題,畢竟英國之前培訓的特工多爲白人,這樣的相貌在亞洲過於突出,更不用說被殖民的東南亞人對白人懷有天然的敵意,很難開展工作。

這樣的背景下,原本在加拿大備受排擠的華人羣體受到了招募者的重視。據瞭解,該羣體多爲19世紀赴加鐵路華工的後代。受當時排外文化影響,他們中很多人即便出生在加拿大也是“二等公民”,無法入籍或從事特定職業,他們謀求改變命運的意願格外強烈。他們的優勢在這次招募中被看到——不僅能說英語,大多數還會說廣東話,在東南亞地區能聯繫“老鄉”。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日軍的侵華暴行無比憤慨,各方面條件都非常適合密派。於是,SOE陸續招募了大約150名加拿大華人,讓他們加入了該機構駐遠東地區的分支——“136部隊”。除華人外,該部隊還招募了一些亞洲當地人,如緬甸人等。

“被抓到必須服毒”

有別於常規軍事單位,136部隊的任務範疇既包括諜報活動,也涉及特種作戰,應徵入伍的成員要接受長達數月的嚴格訓練,不僅要適應叢林行軍、學會野外生存,還要學習像跟蹤、暗殺、爆破、跳傘、負重潛泳等技能。有些成員還要專門學習操作無線電臺收集情報,甚至口譯。

對於136部隊的行動性質和特徵,加拿大華裔軍事博物館用一句話概括:“深入敵後,叢林求存,小隊作戰,孤立無援。”他們的任務包括偵察、營救、聯絡與培養地方抗日武裝,破壞軍事目標與其補給線等。由於是敵後作戰,這些隊員的身份特殊,一旦被日軍俘虜,必然面臨酷刑甚至處決。因此,隊員身上往往備有劇毒的氰化物藥丸。一名136部隊老兵多年後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道:“我們不能爲敵人留下活口,被抓到的話必須服毒。”

據加拿大媒體記載,東南亞的原始叢林不僅酷熱潮溼,更有蛇蟲野獸出沒,部隊成員很容易患上瘧疾等疾病。叢林中的猴子尤爲難纏,它們經常搶奪士兵們的食物與補給品。1945年,這支部隊將4名華人隊員空投到婆羅洲島西北部,要求他們聯絡當地原住民,並組織起游擊隊抵抗日軍。據隊員路易·金回憶,當時他們與部族中的賞金獵人並肩作戰,隊員們日常捕獵鱷魚和野豬爲食。

太平洋戰爭期間,136部隊的足跡遍佈馬來西亞、緬甸、泰國等國家的多個地區。在緬甸開展的一系列行動中,一場作戰任務往往會持續數週,1944年夏季日軍在印緬交界地帶的“科希馬戰役”中敗北,敗軍“化整爲零”遁入叢林。爲防止潰軍集結再次發起攻勢,136部隊組織當地戰士一路追蹤,一邊記錄逃兵方位,一邊剿滅落單的日軍小股部隊,摧毀他們的補給。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但日軍在東南亞多地仍留有殘部,不少亡命徒無法接受投降的事實,經常製造混亂。136部隊在戰後維穩、受降工作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遏制了日軍的報復性屠殺行爲。

名字被國際社會銘記

136部隊英雄輩出,他們的名字被國際社會銘記。據新加坡《海峽時報》記載,原136部隊聯絡官、祖籍福建的林謀盛本是新加坡富商,抗日戰爭開始後,他積極爲華人籌募資金,並抵制日貨。1941年12月,日軍從水路攻打馬來西亞的哥打巴魯,當時作爲海外華人動員會的主管,林謀盛迅速號召上萬名工人,加強新加坡的防禦工事。新加坡淪陷後,林謀盛被迫逃往印度,加入了136部隊,成爲諜報網絡的聯絡官,負責招募諜報人員。1943年,林謀盛在馬來西亞構建情報網時不幸暴露被日軍逮捕。被羈押期間他受盡酷刑,卻始終沒有出賣一位戰友,更沒有透露136部隊的信息。1944年,林謀盛因嚴重的傷病在牢獄中犧牲,年僅35歲。

愛國志士譚顯炎的事蹟也被馬來西亞媒體所熟知。作爲馬來西亞華人,他對日軍在中國的暴行震怒不已,主動前往重慶參軍,曾在中國本土多次與日寇作戰。馬來西亞遇襲後,他因牽掛家人輾轉回到馬來西亞,加入了136部隊,從正面作戰轉到敵後工作,在山區建立了根據地。爲壯大抗日力量,他不惜涉險返回老家怡保發展新隊員,當時他身上只帶着招募用的經費和金條,以及一粒毒丸。在這趟兇險的旅程中,譚顯炎不僅成功與家人團聚,還說服了自己的同學加入136部隊。戰後,他被英國政府授予獎金以及軍功章。(劉皓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