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丨默茨“非典型”波折當選 折射德國執政聯盟前路艱辛

新華社柏林5月7日電 題:默茨“非典型”波折當選 折射德國執政聯盟前路艱辛

新華社記者李超 邰思聰 宋盈

德國聯邦議院6日舉行總理選舉投票。聯盟黨總理候選人弗里德里希·默茨在第二輪投票中獲得325票,超過所需的316票,當選德國總理。隨後,默茨在德國聯邦議院正式宣誓就職。

分析人士指出,默茨未能在聯邦議院首輪投票中勝出,打破了德國政治慣例,反映出聯盟黨和社會民主黨(社民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內部存在明顯分歧,給德國政壇再添不確定性。默茨就職後將面臨重振經濟、應對美國加徵關稅、加強德國在歐洲作用等諸多挑戰。

打破慣例

新一屆德國聯邦議院共630個議席,當選總理需獲得過半數支持。目前,默茨所在的聯盟黨由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和基督教社會聯盟(基社盟)組成,佔據208個席位,中左翼社民黨佔據120個席位。兩黨5日簽署聯合執政協議。因聯盟黨在聯邦議院擁有最多席位,默茨按慣例被提名出任總理。

由於執政聯盟在聯邦議院擁有過半數席位,輿論在選前普遍認爲默茨將輕鬆當選。但在6日上午舉行的首輪投票中,默茨獲得310張贊成票,不足當選總理所需的316票。這是二戰結束以來,德國聯邦議院首次出現指定的總理候選人在首輪投票中落敗。隨後各黨團進行磋商,決定6日下午再次投票。默茨最終在第二輪投票中獲勝。

內部分歧

分析人士指出,執政聯盟在聯邦議院擁有多數席位,默茨卻未能在首輪投票中勝出,反映出執政聯盟內部存在分歧,加上德國傳統主流政黨面臨支持率低迷的困境,這給執政聯盟的施政前景增加了不確定性。

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馬塞爾·弗拉茨舍爾指出,默茨在首輪投票中落敗顯示出聯盟黨和社民黨這兩個聯合執政夥伴在政治上“分歧嚴重”,“許多議員強烈反對聯合執政協議”。

德國《明鏡》週刊分析說,此次投票如此曲折,可以看到默茨在聯合政府內部缺乏“無條件的支持”。這可能是執政聯盟中個別議員有意給默茨“潑冷水”——他們或對默茨此前曾與德國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合作心存芥蒂,或對組閣名單不滿,或對默茨在“債務剎車”問題上轉變立場持反對意見。

默茨此前曾提出一項反移民動議,在聯邦議院獲得德國選擇黨一些議員的支持,被視爲打破了德國傳統主流政黨不與極右翼政黨合作的“政治防火牆”。在財政問題上,默茨曾支持以“債務剎車”爲核心的穩健財政政策,但後來與社民黨達成一致,商定放寬“債務剎車”條款限制,允許政府大規模舉債投資國防和基礎設施建設。

還有分析說,由社民黨、綠黨和自由民主黨組成的上屆執政聯盟在6個月前宣告破裂,今天德國政壇再現不確定性,這反映出,以聯盟黨、社民黨爲代表的德國傳統主流政黨深陷支持率困境——此前朔爾茨政府未能妥善應對移民、經濟等問題令社民黨選民失去信心,如今聯盟黨面臨來自極右翼政黨的挑戰,選民基礎被不斷侵蝕。今年4月,多項民調顯示,德國選擇黨支持率步步逼近聯盟黨,甚至一度超越聯盟黨。

肩負重任

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國新一屆政府對歐洲盟友發動關稅戰並減少安全承諾的背景下,默茨將把施政重點放在重振德國經濟、強化德國在歐洲作用、加強安全和移民管控等問題上。

德國聯邦政府4月24日發佈春季經濟預測報告,預計2025年德國經濟零增長,低於1月預測的增長0.3%。這意味着德國經濟將連續第三年未能實現增長。美國政府威脅並加徵關稅,對依賴出口和開放市場的德國經濟構成很大沖擊。

默茨此前在組閣談判期間多次強調,希望儘快結束當前德國政治困境,扭轉經濟頹勢,並在國際舞臺重新以多數政府的身份提升德國話語權。他還曾強調,歐洲需要“一步步擺脫美國取得獨立”。就職當天,默茨表示將成爲“非常歐洲化的總理”,並宣佈於7日赴法國和波蘭訪問,重點討論如何加強歐洲主權和邊境管控問題。

歐洲智庫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柏林辦事處負責人賈娜·普格利林表示,現在需要德國在歐洲發揮領導作用,幫助制定歐洲政策而非旁觀。默茨很可能實現這一點。

德國政治學者卡爾-魯道夫·克特說,首輪投票失利對於新執政聯盟來說是一大挫折,但如果新政府能於秋季前在施政方面取得進展、推動一些議程,有望彌補此次首輪投票失利帶來的影響。



Scroll to Top